以色列凭什么成为发达国家西德赔款美国援
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第号巴以分治的决议,以色列建立。作为一个犹太人国家,却在阿拉伯人居住了千年的土地上建国,这不能不遭到周边国家的敌视。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总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划给了犹太人57%,而且还是巴勒斯坦地区最肥沃的土地,而犹太人的人口仅占三分之一。
以色列除了西面临海没有敌人,其余三面全被阿拉伯国家所包围,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战争区,不定期的会有火箭弹在头顶爆炸。可以说以色列,是全世界最有危机感的国家,没有之一。
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年5月15日,就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围攻,差点就亡国,幸好有美国老大哥罩着,进行输血,才在最后翻了盘。在接下来的30年里又爆发了4次中东战争,中国有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法·仁本》),但是对于以色列来说却是“天下不安,忘战必危”。
以色列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约为2.57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尚不如我国的海南岛大,仅比北京市大一些(1.6万平方公里),其人口有万,但犹太人仅有万。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面对面积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4亿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在巴勒斯坦地区还有巴勒斯坦人的哈马斯和法塔赫组织。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以色列实现了崛起,在一个贫瘠缺水的土地上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已经超过了4万美元,不仅工业发达,科技教育农业都遥遥领先,8次获得诺贝尔奖。不禁要问,以色列凭什么实现崛起的呢?
1、自身的奋斗:
可以说以色列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危机四伏的,周边的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国家都想置以色列于死地,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体会到的,因此以色列人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万人对4亿人,只要以色列输掉一场战争,那么对于以色列都是灭顶之灾,这就要求以色列必须努力做到满分,只要落后就面临着灭亡。环境决定了以色列必须创新强国,要具备一拳敌四手甚至八手的实力。
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古里安就曾告诫以色列人,要“科技立国”,这是关系民族兴亡的大事。正因为以色列国土太小,且土地贫瘠“一无所有”,因此需要创新,需要在沙漠中种出来庄稼,用科技把以色列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以色列发明了很多颠覆性的技术,比如发明了VolP技术、ICQ、奔腾和迅驰芯片,发明了滴灌和无土栽培技术,以色列成为了第二个“硅谷”,微软、IBM等纷纷落户以色列。
如今仅万人的以色列,拥有的新兴科技公司数量世界排名第二,甚至超过了14亿人口的我们,在半导体、机器人、反导系统、武器制造、节能灌溉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外部的险恶环境,促进了内部的创新,因为以色列的人口少所以需要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创新以替代以色列士兵;因为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小所以需要铁穹防御系统拦截对方的火箭弹袭击,因为以色列多是沙漠所以需要发明节能灌溉系统。可以说以色列的外部环境逼迫自己不得不进行创新,这也是以色列崛起的重要因素。
2、美国的援助:
以色列能够在巴勒斯坦建国,是得到美国支持的,在第一次中东战争面临亡国之祸时,在美国的帮助下,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4周的决议,最后以色列才得以翻盘。第四次中东战争,甚至有美国犹太裔飞行员直接穿上以色列的军装参战。美国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第一个装备到以色列。
以色列的屡战屡胜,让美国看到了通过以色列的巨大潜力,因此对以色列的援助不断增加,以维护美国在中东利益。
对于近日巴以冲突,安理会15个国家进行投票,要求巴以停火,但是美国已经三次动用否决权否决了议案,由此可见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之密切。
据统计,自以色列建国至今,70年的时间里,美国已经给予了以色列超过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年更是援助了超过亿美元。这为以色列战胜周边国家,发展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没有美国的支持就没有以色列的现在。
3、西德的赔偿:
如今美国以色列关系很铁,但是美国也不是一直都在挺以色列。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美以关系冷了下来,转而寻求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毕竟阿拉伯国家人多势众,还掌握着大量的石油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拉伯国家在苏联的拉拢下转向苏联,同时三次的中东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以色列的战斗力,让世界都意识到以色列是不可能被阿拉伯国家消灭的,美国才加大对以色列的援助,但是在这中间还有不少的空窗期,以色列靠着西德的赔偿才坚持下来。
都知道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了累累罪行,数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戮,大量的财富被没收。因此战后以色列尚未成立之时,就有犹太人组织向盟军提出要求德国赔偿事宜。但是由于犹太人尚未独立建国,德国又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因此成效不大。
年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遭受了阿拉伯国家的封锁,以色列通过了《犹太人回归法》,大量犹太人回到以色列定居,以色列人口从年的78万人增长到了年底的万人,以色列濒临破产。
对于以色列来说,搞钱成为了第一要务。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捐款,对于以色列来说只是毛毛雨,不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因此以色列只能另辟蹊径,比如向德国索赔。
对于索赔以色列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向德国索赔得到的钱是“罪恶的钱”,是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血汗,要了德国的钱就等于同纳粹德国做交易,属于出卖灵魂,因此就算饿死也不能接受德国的赔偿。
以色列的总理本-古里安认为,德国杀害了数百万犹太人,没收了大量犹太人金钱,因此德国应该向以色列赔偿。而接受德国的赔偿并不代表原谅了德国,为了以色列的生存发展,必须向德国进行索赔,不然毁灭也许会再次降临在犹太人的头上。毕竟尊严和生存比起来不值一提。
对于向以色列赔款,西德国内也有不同的声音,因此战后的德国不仅面临国家分裂的局面,经济也十分困难,而且有人认为德国也是受害者,最终西德考虑战后恢复自身的国家形象,尽快恢复成正常国家,并在美国的压力下于年同以色列签署了《卢森堡协议》。协议规定德国向以色列赔偿总额为34.5亿马克(其中4.5亿马克是支付给被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约为8.2亿美元,分十年付清。
除了以色列政府的索赔,西德对以色列民间个人也进行了赔偿,以当时的物价计算,相当于每个以色列人获得了4万美元的赔偿(以年以色列万人计算)。截止到年,德国向多万犹太人个人的赔偿超过了亿美元,对比一下日本战后的赔偿,可见德国赔偿之巨。
除了对以色列的金钱赔偿,西德还同以色列政府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据估计,在年至年的七年间,德国提供了约26.6亿美元的武器,包括战机、导弹、潜艇等。
要额外说一下,德国不仅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由于阿拉伯国家石油资源丰富,西德还向埃及提供了4亿马克的经济援助,并向埃及解释了同以色列签订《卢森堡协议》的原因,可以说西德是两面讨好。
西德对以色列的现金及实物赔偿可谓是雪中送炭,不仅帮助了以色列度过了难关(西德的赔偿数量之大,在~年的赔偿金额超过了以色列获得外援的50%,占以色列发展预算的16%),同时西德在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帮助巨大。
面对德国所作所为,以色列同西德在年实现了国家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走向和解。只不过在以色列人看来德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为了赎罪。
以色列作为一个小国,而且身处险恶境地,但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这跟美国的援助,西德的赔偿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德国的赔偿,以色列铁路电信、港口设施、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连现在的一半都没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以色列人的自身因素,处于险地,让以色列不得不时刻警惕努力创新。这也是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不断进行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等等,实现国家的复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