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指导我们如神一般的后代
我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健康与和谐,而由人类过去的记录与现有价值观来看,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如果说《人类简史》给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探寻人类发展的线索,这本书则真正的颠覆了认知,在已经战胜了饥荒、阻挡了瘟疫以及迎来长久的和平之后,人类的未来要转向何方?
大家好,这是我推荐的第8本书,来自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未来简史》。
尤瓦尔给出了三个可能的目标,长生不死、永久快乐和成神。以上所说的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并不是指单独的个人。相应的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以及非有机生物工程(智能软件)的发展推动着我们向这些目标不断迈进。问题是,这只是“过去的”未来,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基于过去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的未来。然而,基于21世纪诞生的新想法所形成的未来,可能完全不同。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我们如何从过去走向未来。
(本文约字,可以直接阅读第五部分:算法的世界)
一、我们就是神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早已化身为神。
早在几万年前,石器时代的祖先从东非走向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征服其他大型动物的旅程:他们灭掉了人类其他物种、澳洲90%的大型动物、美国75%的大型哺乳动物、全球大约50%的大型陆上哺乳动物。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觉得动物从本质上就和人类有所不同,动物是较为低等的。
当人类开始农耕之后,导致新一波的生物大灭绝,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另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到今天,已经有超过90%的大型动物都被驯化为家畜。换句话说,农民把动物从有感情、值得尊重的生命降格成人类的资产,无视动物的情感需求,更为甚者,把不同等级的人也视为资产。
到了科学时代,世界已经变成了人类的独角戏。在农业革命时期流行的有神论宗教,已经逐渐被人文主义宗教所取代: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论者崇拜神,人文主义崇拜的则是人。
二、人为何特殊
我们其实没有灵魂。
一种理由认为,人类具有灵魂。这么一组数据的确颠覆三观:年盖洛普调查显示,32%的美国人认为人类进化是上帝的安排;46%认为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仅有15%的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可是,都已经步入现代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相信进化论?因为如果你深入的了解它,就会发现人类没有灵魂这件事儿。现代生命科学质疑灵魂的概念,就是因为这个概念根本违反进化的基本原则。而传统的一神论宗教认为,只有智人拥有永恒的灵魂,动物没有,一旦承认进化论,等于动摇了现有制度的重要支柱。
另一种理由认为,在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智人拥有心灵,也就是脑中主观体验(例如痛苦、快乐、愤怒和爱)的流动,也叫意识流。这是我们每分每秒都能直接观察到的具体现实,比如你现在在怀疑我说的话,那么怀疑不正是你的主观体验么?主观体验有两个基本特征:感觉和欲望。我们认为机器人和计算机没有意识,例如扫地机器人,快没电了会自动移向充电器,但这个过程中它不会有什么感觉,而人类会感觉到饥饿。目前,大部分人认为,动物也是具有意识的。作者认为当下对于“意识”最好的解释,就是大脑某些程序制造出来但没有用途的副产品,就像汽车引擎会发出响声,但噪音并不会让汽车前进。
既然我们和动物一样,没有灵魂,具有意识,那为何主宰地球的会是我们呢?因为地球上只有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
不同于蜜蜂的固定式的合作,无法做出改变,我们的合作是灵活多变的。也不同于黑猩猩等哺乳动物,它们的合作是以彼此认识为基础,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个陌生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正是这种实际具体的能力,决定了为何我们是主宰。
三、智人创造的世界
从石器时代至今,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并没有多大改变,推动历史的,其实是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
一般动物都活在双重现实之中:一方面很熟悉外在的客观实体,比如树木、河流;另一方面清楚自己内在主观体验,比如恐惧、欲望和喜悦;而智人是活在三重显示之中:还有关于金钱、神、公司的虚构故事。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像是先祖精神、为贝壳赋予价值这种虚构故事,就已经能促成几百甚至几千个智人的合作。
到了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农民深信诸神的故事。在年前的苏美尔文化中,苏美尔诸神的功能就类似于现在的品牌和公司。在古代的乌鲁克,可能某个人为水神工作,就如同现在有人是谷歌的员工。直至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与货币,让人类突破了大脑的数据处理限制,建造出幅员辽阔的王国。在埃及,更是出现了神职领袖与神结合的活神——法老。文字能让人以算法的形式组织社会,每个人完成一个小步骤,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逐渐地,文字的力量变得威力无穷,因为它能够重塑现实,随着各种神圣经文的出现而达到顶峰。
而在现代,我们遵循的不再是对神的敬畏,而依旧能够继续前行,则要归功于人文主义。它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无依据的困境,我们开始对人类自身有了信心。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不会听取某种宗教或某贝尔奖委员会的命令,而是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聆听人民对当前事务的看法。作者用中国传统哲学来解释当下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关系:中国哲学推崇“阴阳”,现代世界的阴和阳,就是理性和感性、实验室和博物馆、生产线和超市。
作者总结,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产生食物。因此,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关于人文主义作者也做了大量的阐述,对其三大分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本书第七章内容。
四、自由主义不存在
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到年,主导世界的思想转变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权、民主、自由市场。重视个人自由,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但是,根据生命科学的最新发现,这个理论已经不再成立。
前几章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分析了人类的独特性以及我们所建构的世界,接下来,欢迎来到未来。
根据进化论,动物所做的所有选择,都是基因密码的反应。正如我们目前对于各种犯罪心理的解构与分析,事实证明的确存在某些特定基因构造让大脑出现某种电化学反应。可我们还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依据我的意愿和欲望进行的,这样讲的确没错,因为主要问题其实在于,我们究竟能不能选择要产生什么欲望?
作者提到了一项实验:受试者躺进一台巨大的脑部扫描设备,两手各拿一个开关,随时可以选择按下其中任何一个。科学家只要观察大脑神经活动,就能预测受试者会按哪个开关,而且会比受试者自己更早感觉到想按开关。在人类感觉到自己做某项决定前,大脑已经启动了指示人类决定的神经,大约提前几百毫秒到几秒。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对于自由的信念,恐怕有一套错误的逻辑。当一连串的生化反应让我想按右边的开关,我就会感觉到自己想按右边的开关,其实质是,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再据此行事。
质疑是否有自由意志的意义在于,如果生物确实没有自由意志,也就意味着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就能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欲望。事实上,近年来的实验证明,人是可以被操控的,只要能刺激人脑正确的位置,即使是爱、愤怒、恐惧等感受,能够被创造或抑制。对此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美国军方关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例子。
五、算法的世界
在当下已经有三项“务实”的发展,冲击着人类自由主义的信念:科技发展将使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未来仍然需要人类,但并不需要个人;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渐审视这三个威胁:
第一,科技发展将使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
军事上很好理解,现代战争需要的是少数精良的士兵,加上几个知道如何生产和使用先进科技的专家,这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从经济上来说,过去有许多事情只有人类才能做到,但现在机器人与计算机正在迎头赶上,计算机智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
科幻电影通长假设计算机如果想赶上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就必须发展出意识。但真正的科学认为,想要达到超级智能可能有多种方式,并不是每一种都需要通过意识。自动驾驶、大数据分析、金融交易、智能诊断……至少对于军队和企业来说,智能是必要的,但意识可有可无。
目前的科学反馈告诉我们: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只要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为载体还是以硅为载体又有何差别?
“深蓝”能够下象棋,谷歌公司开发的一个程序可以自己去玩49款经典Atari游戏,阿尔法狗被认为不再有希望被打败,VITAL算法成为香港创投公司DKV的董事会成员,加州大学教授开发的EMI程序和安妮程序已经可以自行谱曲……人们已经认可公司这种实体,可能在不久后算法也会获得同样的地位,虽然既没有身体也没有心灵,但同样受到国际法的约束。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么一个场景:
只要算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能积蓄财富,再用来做自己认定的适当的投资,或许是把你的房子买下来,当你的房东。而如果你侵犯了这套算法的法定权利,算法就会聘请律师,把你告上法庭。如果算法的收益持续超过人类基金经理,我们最后可能就得面对一个由算法组成的上层社会,地球的绝大部分都掌控在它们手上。最后,可能会直接消灭人类,理由之一是担心我们拔掉它的插头,之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
你认为,以上场景可能发生么?
第二,社会系统需要人类,不需要个人。
如果算法全面超越个人,带来的就是个人主义的崩溃,权威也将从个人转向算法构成的网络。在医学领域,我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有许多交给计算机决定了,血糖传感器、人工胰脏、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无时无刻不再提示我们如何调整饮食与生活,改善健康。在社交领域,facebook的算法对你的预测随着你的使用而逐步上升,如果你在上面点过超过个赞,那么它对你的了解可能比你的配偶还要高。再看看小娜和siri、购物软件的智能推荐……最后可能是我们一分一秒都无法与这个全知的网络断开,断开就等于死亡。
在这个阶段,算法系统仍需要由我们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但算法系统对我们的了解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也因此会为我们做出大部分重要的决定,而且我们还觉得很爽。
第三,有一些算法无法了解的人群会形成少数特权精英阶层。
有些人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做出许多世上最重要的决定。他们会为算法系统执行关键的服务,而算法系统既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
从医学上来说,昂贵的新疗法永远是精英分子领先几步,例如20世纪的疫苗和抗生素,但最后全体人类都同样受益。可在21世纪,可能并不会是如此。作者认为原因有二:
首先,医学概念变革。20世纪的医学旨在治愈病人,21世纪的医学逐渐走向要让健康的人再升级。背后则是精英的概念,因为这里并非通用标准,而是要让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强,人类不正是希望如此?
其次,就算会有许多医疗突破,但我们仍旧无法肯定穷人到了年一定能享有比今天更好的医疗保健,因为精英阶层可能根本不想再为穷人提供医疗保健。20世纪不论是战争还是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随着人类让位给算法,部分精英阶层会认为,无需再浪费资源为大量无用的人提升甚至是维持基本的健康水平。
作者分析接下来几十年会产生两大类科技宗教: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篇幅所限,这里不再描述。
最后,留下了三个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么?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本文由楼外楼的书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