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给孩子正确的
“在出生时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在成长时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要通过教育赐予我们。”
——卢梭
从开口说话、走路吃饭、识字读书到懂得明辨是非,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这些皆离不开教育。这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每个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人赞扬,“好孩子背后有一个明事理的父母”,也有人调侃,“熊孩子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熊家长。”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投射到他们子女的身上,父母不同的教育引导,会让孩子们变成不同的模样。
这四部教育类纪录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启发~
01
《告诉世界我可以》
优酷自制?文化?16集全
儿童成长观察纪实真人秀
节目简介
节目通过对全国数十个原生样板家庭4-6岁孩子的记录与观察,用平视的目光和态度将萌娃成长中的欢笑、泪水、天真、可爱的精彩瞬间呈现给观众。
每期节目设定一个萌娃成长的主题,通过观察室中常驻专家DR.魏,以及郑渊洁、郎平等标志性社会名人的讨论,发现和总结这一阶段“性格形成期”孩子的关键特性,启发和帮助父母和大众走近孩子,挖掘、培养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期待大众在恰当的时机学会放开手,尝试给孩子一次证明“我可以”的机会。
精彩一观
第16期有关兴趣班的思考
模特课、创意绘画班、英语课、早教班、滑冰班......甜心的妈妈给甜心一周报了十个兴趣班。
但是这些,真的都是甜心的兴趣吗?
甜心小朋友和树洞对话说,“唱歌、跳舞、小主持人、模特,这些我都不喜欢。”
有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反思,孩子们上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到底是他们自己的兴趣,还只是家长的兴趣。
正如DR.魏所说,对孩子来说去上兴趣班可能也是家长通过鼓励:“你去,我就给你什么样的奖励”,这是外在的奖赏,外在的动机。什么时候把外在的动机转变为内在的动机,孩子觉得喜欢,这是很重要的。
在听了甜心跟树洞的那段对话后,她的父母减少了甜心的兴趣班,更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包括她喜欢的东西。
多尝试没有错,然而更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02
《他乡的童年》
优酷出品EDUCATION/
回到童年,
遇见他乡的另一个你。
周轶君探访全球教育旅行纪录片
节目简介
童年与成长,是关乎每个人的话题。
知名记者、主持人周轶君将以两位孩子的母亲与教育从业者的身份,走进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的课堂、校园、家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切身交流。
最后回到中国,探寻中国人自己对于成长的认知与追求。
精彩一观
第五期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破解“创业之国”以色列的教育密码
以色列文化对待失败的态度是,失败了,那就再试一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总体上,以色列并不把失败视为结局。
当一个学生可以明白,错误不是世界末日,他就可以享受这种态度,失败里也有喜悦。
在孩子失败后,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责备他,辱骂他,而要及时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也不是一件整个世界就完蛋了的事情。
或许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勇敢,更加乐观,再次向前出发时也会少些恐惧,而不是因为害怕失败,畏畏缩缩不敢再去做。
03
《生命?成长》
共三季系列教育纪录片/
教育,关乎人类的未来
节目简介
平凡人家永远期待下一代出人头地;社会精英永远期待下一代青出于蓝;而当你发现,人到中年,无论自己成功与否,都还在苦苦寻觅自我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又该怎么办?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我们带着困惑走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路上,“此念”没有停留在发问,而是用纪录片的镜头,走上了寻找答案的旅程。
与教育实践者、心理学家、作家等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
精彩一观
第三季/第7期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读诗歌?
作家,知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在这一期谈到诗歌对于孩子关于美的认知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作用。
他说,对于诗歌,我发现大家还是有很多误解。大家认为诗人不好好说话,其实恰恰相反,诗歌它是将无法说清楚的复杂的事物,无法表达的复杂的感情,用最巧妙的方法来说。
现在的孩子,他可能生活在都市里,他对美的标准可能很单一,而诗歌能让他们发现各种美,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比如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比如关心和同情别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因此,让孩子读诗歌,实在是一件益事,同样重要的一点是,父母需要言传身教,自己先读诗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