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国政治博弈的衍生物

白癜风初期什么样的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388212.html

以色列一直就是中东地区特别的存在,这是中东唯一一个民主制的国家,有着较高的工业化,经济实力在中东也是佼佼者。

除了这些硬件实力很强外,以色列的经济发展程度、新闻自由度、商业自由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在中东都是十分杰出的。聪明的犹太人在这片巴勒斯坦地区凭借自己的实力创建了中东唯一一个发达国家。

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和联合国这些国际组织对以色列的建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实质上影响着以色列国的建立。这就不难看出,以色列一方面是大国政治博弈的衍生物,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大国角力的结果。

犹太人成了烫手山芋

犹太人最终能够成立以色列的原因要追溯到二战结束后,那时各国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就成了这些大国的烫手山芋。

年,英国工党正式执政,沿袭了年的《白皮书》中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政策和原则,并没有作出任何改变。战后的英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解决这场危机的钥匙就是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的中东石油。

此时,阿盟是坚持巴勒斯坦的独立国家属性的,因此为了改善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英国决定从善如流的重新制定巴勒斯坦政策,用以在与其改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话。

与此同时,犹太人也站出来强烈要求英国委任当局尽快同意十万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这样,在欧洲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才能被妥善安置。

可最大的问题是,这与当下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完全相悖。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英国提出了“联邦工会计划”,也就是新的巴勒斯坦政策。

这个新计划中,犹太人将由阿拉伯国王来统治,他还将统治除此之外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全部约旦地区。这个新的提议让阿犹双方都激烈反对,在英国疲于应对的同时,美国巴勒斯坦政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早前时期,美国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利益则是经济文化。因此,美国当局者决定把巴勒斯坦内部矛盾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英国处理。曾经尽管在犹太人的强烈要求下,美国仍旧没有公开对阿犹矛盾正式表态。

威尔逊之后的历届美国总统虽然支持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建国,但仍旧没有进一步介入巴以冲突的意思。

直到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心转到美国(主要是纽约和华盛顿),并对美国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游说活动,产生了巨大反响。

这一阶段,美国各界人士对犹太人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亲犹”的社会基础。再加之战后美国占领区犹太难民的数量远超过英国,这一“累赘”使得美军在处理犹太难民时频频出错,被国际社会所诟病。

美国犹太社团的壮大,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当局政府也不得不开始迎合犹太人。于是,这一阶段美国代替了英国,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重要的利益攸关方。

“分省自治计划”初成型

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以及其对巴勒斯坦政策的转变,英国对于巴勒斯坦的统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困。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英国转头向美国寻求解决犹太难民的问题。

就这样,在英国的大力建议下,在年11月13日,美英正式建立了“英美联合调查委员会”,美英双方各有6名成员。次年1月,这一国际组织肩负起其使命,正式开始了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听证会,对犹太难民营实地考察访问,在听取了包括犹太人、阿拉伯人以及现有阿拉伯国家的建议后,形成了自认为有建设性意见的报告:废除英国现有的《白皮书》,释放欧洲在押的十万犹太人,让他们能尽快回到自己的故乡巴勒斯坦;

但是,报告中指出,应保持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利,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不应该统治这里。

但是,这份报告并没有收获英美两国的一致同意。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仅仅支持释放在欧洲的十万犹太难民,让其返回故乡巴勒斯坦。但是,对于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享有委任统治权力表现除了极大的反对意见。

英国首相艾德礼则想要美国提供军援来完成报告中的决议,而自己则想一毛不拔、坐享其成。美英双方态度极其不一致,同时,这份报告也令阿以双方不能够接受。

为此,犹太复国主义武装分子还制造了爆炸案,摧毁了英国的国务大臣办公厅和大卫王饭店。一时之间,犹太人的去留、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问题甚嚣尘上。

这样的分歧持续了将近三个月,7月底,英美双方为了更快的解决分歧召开了高层会议,推出“分省自治计划”(即格雷迪———莫里森计划)。计划中规划把巴勒斯坦地区实行联邦托管制,设立犹太省和阿拉伯省。

同时同意在欧洲的十万犹太难民回归到巴勒斯坦犹太省。这项计划显然更加符合多方利益,更为接下来犹太人建国以色列奠定了基础。但是,阿拉伯人仍旧反对,美国人也表示并不赞同,美英的巴勒斯坦的问题上彻底的出现了分歧。

“分治决议”促成以色列

随后的半年时间内,英、阿、犹代表在伦敦举行关于巴勒斯坦的三方会谈,但是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年4月2日,解决不了问题的英国正式将巴勒斯坦的问题提交联合国,以此来寻求更大的帮助。

此后,联合国组建了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安排专人专门来调查巴勒斯坦的问题,并要求其工作人员提交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巴勒斯坦问题的前途将第二次由国际裁决来决定。

这次,特别委员会成员再一次奔赴各地听取各方意见、实地考察,于9月份提交了新的调查报告,并给出了新的建议。建议提出:首先巴勒斯坦要独立,并且立即停止英国的委任统治。

最终主要的是提出了巴勒斯坦独立后的两种具体政治制度和形式供各方选择:其一是阿以双方各自独立成立国家,互不干扰;其二就是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联邦国家,由联合国大会授权管理。

如此看来,这倒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设性提议。最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不但结束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更是促成了阿犹双方各自独立成立国家。

此后,决议在英、美、阿、犹之间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巴勒斯坦的阿犹双方即刻爆发冲突。而这样的结局也使得美国心惊胆战,分治实现后也许会为苏联开启进入中东地区的大门,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这时候,此前在美国的“亲犹”派显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美国本土也是意见不统一,为了寻求更加友好的关系,最后,美国做出了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决定。

这一分治决议首先获得了美国的支持,与英国也是利大于弊。因为分治决议的精神与英国的“大外约旦计划”高度契合,英国政府始终坚信只有依靠外约旦的力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巴勒斯坦国家的建立。

因此,在随后英国即将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之时,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欧内斯特·贝文允诺到访外约旦阿卜杜拉国王,并公开表示一旦外约旦侵犯以色列国土,英国将撤销对阿拉伯军团的经济支持。

至此,英国对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以色列在年5月14日正式宣布建国。这场大国之间的角逐终见分晓,以色列的建成很明显是二战之后各个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

阿犹分而治之是联合国以及各个国家之间所乐见其成的,美英两个国家从中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但是,于阿拉伯国家内部来讲却并非如此。

其中仅有外约旦赞成分治决议,其他阿拉伯的七个国家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清晨,一同组织了联合部队和四千多人的志愿者正式入侵巴勒斯坦。但这些国家终究是怀着自己的目的参战,开起来明显的貌合神离。

此后中东频繁现战争

于是,大战一触即发,这就是长达一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盟国家在巴勒斯坦烧杀抢掠,对待以色列开启的则是更为残忍的灭亡战争。联军攻势勇猛,不但攻占了巴勒斯坦的南部部分领土,更是连耶路撒冷旧城也收入囊中。

以色列死伤惨重,军队基本上没有幸存者,而补给的战斗力甚至一度开始发展老人和孩子。此时尽管看似以色列落于下乘,可是,联军军心不齐、各怀鬼胎,犹太人又是众志成城。战斗形式很快逆转,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这看似是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内部矛盾,实则也是大国博弈的反应。因为,在这场战斗中,美英两大国家支持阿拉伯联盟,以色列的身后则是苏联。这样就使得看似为阿以冲突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实则是大国势力的角逐。

这次公开的冲突过后,阿拉伯国家在军事行动上的失败,以及叙利亚、约旦、埃及等等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权利交替,使得阿拉伯国家的地缘政治展现了全新的格局。

之后,联合国出面调停监督,阿以首次冲突至此停止。战争停止,但是大国之间的较量仍在继续。美英法调整了自己的政策,转而支持以色列。

与此同时,苏联则开始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后盾。双方互换了角色,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这期间,双方小摩擦不断,甚至一度进展到军队之间的正式战争,英法两国也介入了战争。

最后,还是由联合国出面调停,双方这才停火,结束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战争虽然停止,但是阿以冲突从没有停止过。边境之间的摩擦;恐怖分子的袭击;扬言要彻底消灭以色列的埃及、约旦和叙利亚。

针对这些,以色列做好准备,发动了迅猛的空袭,阿拉伯国家开始反击,双方正式交火,这就是维持了六天的第三次中东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联军没有讨到任何便宜,以色列大获全胜。双方在谈判中就领土问题再一次出现了分歧,为日后无休无止的阿以冲突埋下了苦果。

阿拉伯国家在休养生息后,于犹太人的救赎日向以色列再一次发动了战争。这一天,按照习俗,以色列全天不工作。

因此,在以色列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损失惨重,战争甚至波及到了无辜的以色列平民。之后,以色列组织反击,虽然保住了自己的防线,但是伤亡十分惨重。

最终,这次战争是在美苏的共同压力下停火,埃及与以色列关系缓和,埃及和叙利亚再次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

第五次中东战争是源于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实行的恐怖破坏。针对这样的恐怖活动,以色列决定予以惩罚性反击,以色列在黎巴嫩把这个恐怖组织数百名恐怖分子消灭。

结语

无论是从以色列的建国来看,还是以色列建国后的这五次中东战争来看,其中不乏美、英、法、苏等大国的影子。

这就不难看出,虽是中东战争,但究其根本还是各个大国之间的角逐。所以说,以色列是大国政治博弈的衍生物毫不夸张。

参考文献

[1]田驰,试论国际组织在以色列建国中的作用(-)期刊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03期39_4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6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