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让·哈茨菲尔德著
龙云/孙旋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孙旋,本书译者之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就读于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外交学院,本科就读法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法语语言文学。毕业后从事国际传播工作,主要是面向欧洲和非洲的法语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传播,曾采访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内政部前高级官员还有法国著名钢琴家、有“钢琴王子”美誉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等人物。近来,转向美洲区域的人文交流工作和外事工作。
龙云,本书译者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双博士。
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译者孙旋。4月7日,是“反思年针对图西族的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在这个日子里,有幸在这里与你们相聚,聊一聊我和龙云老师翻译的新书《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本书的作者让·哈兹菲尔德出生于年9月,曾是法国《解放报》的战地记者,曾广泛活动于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还曾前往黎巴嫩、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国家报道当地战乱。
年,他前往卢旺达,开始调查和报道大屠杀及其后果,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三册书分别获得了年法国文化奖、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以及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
二战中,由于德国占领了法国,他的祖父母被迫逃离,但幸存了下来。基于亲人这样的经历,哈兹菲尔德读了很多关于纳粹灭绝犹太人的作品。所以我们在本书中会看到,作者多次提及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他对此有很深入的研究。
这部书何以获得这么多的奖项和荣誉?它有哪些看点、亮点和特点呢?
首先,它的文体很特别,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报告文学,有点像访谈录,以大屠杀当事人第一人称的讲述为主,也会穿插一些第三人称描写和反思。这些当事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们的叙述摒除了一切来自外部的杂音,还原了普通人遭遇一场历史浩劫的真实过程。
第二,这部书同时记录了幸存者与屠杀者的声音,多角度呈现和探索大屠杀与人性的复杂。作者在第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