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美归国跨界博士任教广东名校,研究
打开孔博的个人简介,我们会看到他几乎完美的履历:先是在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于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生物工程系进行多相流反应工程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在加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之前,他在美国能源部下属埃姆斯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员,从事多相流模拟和液体金属雾化制粉的研究。
结缘化工,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我从事的是化工行业,但我获得的学位里其实没有一个是属于化工的。我本硕都就读于浙大工学院,做得分别是制冷与低温工程和火箭发动机的自增压循环研究。”与化工结缘,则要追溯到孔博的博士阶段。“我的博士专业虽然在美国属于机械工程系,但我当时参加了制药公司资助的化学反应器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是化工领域的,我的合作导师也是化工系的,所以自然而然,我们发的文章刊登在了化工期刊上,我也‘一不小心’跨入了化工的殿堂。”正是这份不经意间的“跨界”让他发现了化工领域的无穷魅力。
因为对家人的思念,孔博决定放弃美国优渥的科研条件回国发展。在以色列理工学院通过教师面试后,他直接坐上了回国的飞机。作为一所年轻的研究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科研领域的大额投入也让他能够继续投身于他所热爱的教育与科研。
投身教育,传道授业解惑也“兴趣”是孔博科研生涯里的关键词,同时也是他一直遵循的教育理念。他的博士生程天嵩表示,比起事无巨细的布置任务,孔老师更倾向让他的学生们独立安排自己的科研,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再去找他商量如何实现,他也会不遗余力地提供资源和指导。在本科生课程中,孔博也会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让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有趣。在很多学生眼中,他的课程注重自主学习,鼓励大家提问,是授人以渔的典范。当然,除了兴趣,学习同样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孔博看来,大一是从高中模式过渡到大学模式的关键时期。大学科目多、进度快,再加上广以全英学习的环境,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之外,孔博还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分享化学的奥秘。在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他以《烹饪艺术中的化学工程》为题,另辟蹊径,从烹饪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做好番茄炒蛋的秘诀是什么?分析这背后的化工原理,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化工专业的“另一面”;在汕头金山中学,他带来一场主题为“通过大规模多相流仿真技术加快过程工业的技术革新”的科普讲座。没有枯燥乏味的公式、晦涩难懂的术语,孔博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示、贴近生活的实例,展示了自然界与工程应用中的多相流,以及多相流系统与过程工程的关联……
醉心科研,助推产学相结合研究中每次遇到难题,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契机,孔博很享受这个过程。秉持着对化工、对科研的深深热爱,他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化学工程、计算物理学和流体动力学的顶级期刊上。在科研的间隙,他还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