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耶路撒冷之旅
基督教区
从雅法门进入老城,左边是基督教区,右边是亚美尼亚区。
一个古老的市场街遗迹,这里曾经是耶路撒冷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但几经战乱,现在只剩几个大柱子了。
基督教区的街道似乎比其他区都更窄些,也许是因为街道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商店吧,但和阿拉伯区的商店不同,基督教区的商店卖的都是旅游纪念品,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要从这些街道中穿来穿去,于是这些街道就显得更狭窄了。
只有在清晨和晚上,商店关门,游客散去,这些小街才恢复远古般的宁静。
与阿拉伯区交界的地方,也许这里的人们早已搬离,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房子和街道开始显露出破败,在中国,这样的地段好像叫城乡结合部。
亚美尼亚区
亚美尼亚区位于西南角,应该是四个区中最小的,街道清冷,人也少,游客大多不会经过这里。
说实话,旅行真是逼着人学习,亚美尼亚在去以色列之前只是在脑子里的某一个旮旯有这么点印象,以至于回国之后又恶补了一下亚美尼亚的知识。
亚美尼亚人真的很悲惨,历史上几乎没有强大过,受基督徒迫害,被犹太人放逐,被沙俄欺凌,被奥斯曼的残忍苏丹灭绝人性的屠杀,被后来的土耳其人灭族,但他们依然坚强的活着!
犹太人的哭墙(西墙)
自所罗门王在圣殿山建立第一圣殿时起,因犹太教的圣物“约柜”存放在第一圣殿中,而使这块地方成为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而后第二圣殿被毁、留下一段残破的墙壁而又使西墙成为犹太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安息日的早晨,耶路撒冷街头是下面这个样子的,犹太商店都关门,因为所有犹太人,都要到西墙去祷告。
而耶路撒冷古城的每一条小街上,身着传统犹太服装的犹太人,都一路急匆匆低着头赶往西墙,于是我们也加快了脚步,跟着他们来到西墙。
《圣经》是犹太人不离手的书,无论何时何地,一有空就要拿出来念,等公交车时,在公交车上,到处都会看到拿着都磨破了边的《圣经》在念的犹太人。安息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圣经》就更不能离手了,不过西墙入口处都有《圣经》和小白帽,供游客使用。
每天都读手里这本小册子,都读烂了,有的用胶带粘着,一辈子都读这一本书,怎么会不头疼呢?
太阳还未升高,西墙还沉睡在阴影里,而犹太人们已经排着队站在西墙下,低头默默地祷告。
在高大的圣地面前,人都变得无比渺小,更显出西墙的神圣感。
每个人都面朝这面神圣的高墙低头念念有词,却互不干扰。
傍晚时分,阳光打在西墙上,身穿黑长袍、头戴高礼帽的人影映照在古老的墙上,穿越感十足。
传说中的墙缝里塞满了小纸条,据说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小纸条上,塞进西墙的墙缝里,上帝就会满足你的愿望。所以现在的西墙,无论多么狭小的缝隙里都塞满了小纸条,或许有人清理,或许被风吹走,或许自然消亡,不然墙缝里怎么容得下全世界的人们无穷无尽的愿望呢。
在西墙祷告分男女,男的这边里面还有个小礼堂,也有很多人冲着墙念圣经。
犹太人重男轻女也很严重,女区比男区小很多,难道犹太人男女比例有这么大差别吗,这在耶路撒冷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情景,男人祷告的地方宽敞明亮,而女人祷告的区域挤的要命小的可怜,比如大卫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