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历史性一刻今年出口量有望超越德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大变革。经历了多年的出口量徘徊不前之后,年起,中国整车出口突然呈现井喷之势,去年已经超越韩国升至全球第三。而如果疫情之后仍能保持今年一季度的势头,今年中国整车出口量甚至有可能超越德国。
“徒弟超越师傅”,我们或许即将见证中国汽车行业的历史性一幕。
直投加持,车企出口数据亮眼
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年整车出口首次突破万辆,达到.5万辆,同比增长1倍,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万辆)和德国(万辆),已大幅超过韩国(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6%。
年出口高增长态势延续至今年,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出口67.6万辆,同比增长57.8%;整车出口金额为.5亿美元,同比增长87.9%。
尽管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但5月份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恢复迅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观察者网,根据海关总署出口数据预估,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接近万辆,出口量超越德国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如果下半年出口增速能够重回50%以上,中国今年完全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事实上,中国汽车出口的井喷,来得多少有点突兀。
年,尽管新能源车崛起迅速,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速并不亮眼。工信部一司司长王卫明早前曾表示,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连续3年下降趋势。
而过去几年中,中国车企出口量始终维持在万辆左右,明显陷入停滞期。
年汽车出口突然爆发,究竟怎么回事?不得不说,疫情是最大的原因。
崔东树表示,疫情影响下,国外车企供应链受到冲击,引起生产被迫中止,对部分供应链商品需求激增。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较好,物流以及供应链得到较好保障,动态复工复产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例如芯片方面,全球芯片危机中国影响较小,国外厂商产能出现不足,中国产能快速恢复填补全球产能缺口。
因疫情影响,年丰田、本田、福特等厂商被迫暂停海外整车生产,中国车企也就成了最大赢家。
但疫情的客观背景下,中国车企能够迅速抓住机遇,也离不开自身硬实力的提升,其关键在于整车厂海外工厂的版图不断扩张。
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通过《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年版)》,明确提出自年1月1日起,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同一家外商也不再受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当把外资品牌限制的大门打开,国内主机厂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固守国内市场显然不行,最有效的回应方式就是积极走出去。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唯一出路,如果自主品牌汽车一味依赖国内市场,不走出去,在国际上没有影响力,这20多年的红利就浪费了。”
今年1月,长城汽车收购通用汽车旗下印度工厂,加上去年收购的奔驰巴西工厂,以及建立的俄罗斯和泰国工厂,长城汽车也完成在欧亚和南美市场的布局。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在英国、以色列、北美三地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并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建立四个生产基地及散件组装(KD)工厂。奇瑞更是1年就布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奇瑞共建立10大海外工厂、6大研发中心,以及多家海外经销商和服务网点。
海外市场直接投资的模式,能更好的进行本土化研发,实现销量增长。年,上汽连续6年蝉联出口销量第一,在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形成六个“5万辆级”区域市场。其中,上汽MG作为海外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年海外市场销量达到47万辆,在17个国家位居单一品牌销量排行榜前十。
奇瑞则在俄罗斯闯出一片天。俄罗斯分析机构Avtostat的研究报告称,年奇瑞瑞虎7PRO在俄罗斯销量达到14.12万辆,为单一车型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包括本土生产以及进口,奇瑞年在俄销量达到31.7万辆。
数据显示,年上汽集团汽车出口量为69.72万辆,同比增长78.93%;奇瑞汽车出口量26.91万辆,同比增长.30%;长城汽车出口14.27万辆,同比增长.70%;吉利汽车出口11.50万辆,同比增长58%;长安汽车()出口11.40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奇瑞、长城、长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过%。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巴西、俄罗斯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国家开展车辆测试,进行针对性的研发。例如,南美公路条件不好,山路多、山坡多,用户对汽车动力要求高,奇瑞工程师就对出口南美的车辆进行动力提升,提高加速性能与爬坡性能;中东地区多沙漠,空气中飘浮的沙粒加速车辆部件磨损。奇瑞工程师专门针对出口到中东地区的车辆进行内部加强密封性处理。
按照尹同跃的说法,叫做“因地制宜”。不同于早期通过低价模式抢占非洲、中亚、南美等市场。现阶段,出海整车厂更讲究技术导向。
新能源密集出海,杀入欧洲市场
如果说在燃油车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还限于亚非拉市场,那么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开始进军欧洲了。
凭借先发优势以及智能化优势,中国车企加速新能源车出海,年出口量同比增长超3倍。
崔东树表示,当中国车企降低对非洲、中亚等市场的依赖,由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冲击,并在欧洲市场抢占一定市场份额,才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欧洲国家共有5个,占比达到一半。
根据崔东树统计显示,截至年4月,欧洲市场占中国汽车出口量的比例由7年的19%上升至25%。
车企选择标准更严苛的欧洲作为出海第一站,究其原因,一方面,欧洲对新能源车补贴针对消费者,而非整车生产,不存在本土和海外车企补贴的差异;另一方面,车企打开欧洲市场,其品牌影响力也能得到国际认可。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技术法规方面的强制性标准相对容易实现,意味更易达到出口条件。
同时,新能源车销售价格更高。根据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介绍,年出海欧洲的新能源平均价格为3万美元。
除了传统车企,新势力也在积极布局欧洲市场。去年10月,挪威奥斯陆的蔚来中心正式运营,为蔚来首个欧洲NIOHouse。蔚来ES8欧洲版标准续航电池包(75度)起售价为60.9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58.23万元)。搭载长续航电池包(度),起售价为67.9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64.92万元)。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在G9发布会上透露出小鹏汽车的野心,“我们不想只是简简单单地做一家中国公司,而是希望成为一家全球企业。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策划(布局海外市场)。”
据夏珩介绍,“G9是我们第一款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全球化的车型,这款车型的设计,不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