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青铜之冠

李从悠 https://m.39.net/nk/a_4305598.html
文物能够勾起联想,历史可以用来凭吊。从兵马俑坑出来,斜对面就是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举世闻名的铜车马就在这里陈列展出。秦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共2辆,是我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对研究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社会生活、美术、雕刻艺术、宫廷舆服制度、车辆结构、车制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铜车马等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一号车为伞盖,驭手呈站立姿势,其伞盖为圆型,车厢为方型,取天圆地方之意。车前驾四匹铜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车輢(车箱两旁人可以倚靠的木板)较低,四面敞露,车舆内竖立着一个高杠铜伞,伞下有一立姿御官俑,车上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一号车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又名高车。虽然有伞,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质上应该是兵车,在皇帝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二号车为篷盖,驭手作跪姿。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由此可认定其为古代安车。车通长厘米、通高厘米,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厘米—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青铜马车中,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的御官俑,跽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舆室的顶部罩着一面椭圆形的穹窿式篷盖,盖长厘米、宽.5厘米。舆底上铺有一面绘满几何纹的铜板,象征柔软的茵垫。车舆内外遍施精美纹饰,其中舆室屏蔽体和车盖以夔龙与凤鸟纹为主。舆的周边及前室的内外则饰以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这两件作品整体用青铜铸造,都为单辕,四马,单御者编制,尺寸约为车马实际大小的二分之一,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车窗启闭自如,辔绳婉转灵活,结构十分精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这些工艺技术,在今天的工业制造中还在广泛应用,可多年前的秦朝工匠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就能实现这些工艺技术,足可证明我国古代工业制造的发达程度。秦铜车马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采用多样的工艺手法。车中的零部件制作难度极大,工艺精湛,造型准确、写实,人和马生动、传神。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彩绘纹饰精美,与浮雕结合,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秦铜车马通体彩绘,所用的颜色以蓝、绿、白三色最多。在青铜器上彩绘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秦代的创举,它突破了殷周时代在青铜器上铸纹和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错纹饰的局限,使青铜器上的纹样更加绚丽多彩。两件车的八匹马通体白色,只有鼻孔、口腔等处施以粉红色。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两层彩绘,内层为粉红色,外层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头发为蓝黑色,长襦为天蓝色。车身上的彩绘,以白色打底绘以彩色纹样,色调素雅、清新。彩绘的纹样有变相的夔龙夔凤纹、流云纹以及各种菱花纹和多种多样的几何纹。高车以菱形、方格形等几何纹样为主,间以各种云纹、旋涡纹,主要分布在车栏内侧、车轼表面和车伞下面。安车以夔龙夔凤纹为主,流云纹和几何纹成了边饰纹样,更突出了安车的帝王气势,显示了两乘车不同的功用。夔龙夔凤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后舆四周上层区域、后舆车门内侧等主要位置,流云纹和几何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的边角、承托车盖的骨架上、车前舆内外侧栏板、车后舆外侧上层、后舆车门内侧边角等区域。↑铜车马出土时的场景。这两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作者,徐祥,贵州安顺人,偶尔读书、旅行、写作、摄影,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喜欢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现实与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1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