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航海术世界航海技术的发源
水是产生文明的根本,任何文明的源头都围绕着水展开。无论是古代东方的农耕文明和古代西方的海洋文明都不例外。正如同黄河孕育了古中国,而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主要起源,也是海洋文明的先驱。古希腊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大致范围为今爱琴海为中点,东西南三片区域的范围。主要包括今希腊半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古希腊所占地域多山多丘陵,以品都斯山脉、奥林匹斯山、科林斯地峡、以及诸多海洋岛屿组成的网链将各种平原江水隔绝开来。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古希腊文明一直有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既然在陆地上不能与农耕文明一样“就食土中”,那么只有从“海中取食”才是出路。这就促成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根本,也就是古希腊航海术大力发展的原因。
发展海洋文明进行海洋贸易和活动需要各种条件,如环境、出产、港口、政治环境等等,这恰巧古希腊都具备的。
首先古希腊山地、丘陵、海洋将本不多的土地分的支离破碎,土地无法与农耕文明一样养活大量人口;
其次,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绵延曲折,深水良港众多且出产丰富;再者,地中海气候的温和也十分适合搞航海和贸易。这种贫瘠的陆地环境和地理气候造就了古希腊人的冒险互助精神,成了古希腊航海术发展的推动因素。
而发展航海贸易就需要合格的船只,因海洋活动也极大的推动了古希腊造船技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造船起源可以追溯到克里特时期。这时期的船只建造方式与我国古代的榫卯大类。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关于古希腊造船技术刊载“用砍伐的树木加工的船板制造出出一艘海船。船板上钻孔之后,将钉子敲进去,用钉子和关节固定好。船体的外壳是完整的,故而闭合的船架非常坚固。船上加了轨杆。通过桨和边舵控制前进和方向。”
这些技术可以说是世界航海技术的发源。
古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基本造船技术,如船舵、榫头、轨杆、桅杆桅座等等。比如在以色列地区发现的马阿甘迈克尔号沉船就明确的发现的古希腊人已经可以造出具有合格的榫卯、船肋、桅杆桅座等等。
马阿甘迈克尔号是在年在以色列海法市南部发现的。这艘船经过鉴定是沉没于公元前年的一艘古希腊船只,在年至年之间,海法大学研究团队挖掘了马阿甘迈克尔号沉船。
这艘沉船在约6至8m的浅海沙地发现,船只在海中被沙子包裹保存相对完好,科学家从船只身上发现了合格的榫卯、船肋等现代化结构。
经过不断的发展,公元前五世纪,随着“黑暗”时代的结束,古希腊人的海洋活动重新获得了发展,并且在地中海不断发展、扩张。
这时期从荷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船已经进化为多层桨船。为20桨、50桨等,船体狭长低矮,船只总体较轻。
而想要航海,除了海有了相对合格的船只还要有合格的航海专业技术,比如航海定向。虽然那时没有任何的定向测向工具,但是聪明的古希腊人还是想到了办法。以一句话来说,就是“技术来源于经验”!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为气象观测,古希腊人利用常见的风向在航海过程中进行定向。地中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盛行冬风和北风。而受到季节的影响风在不同环境下总有偏差,聪明的古希腊水手据此制作“风频玫瑰图”用此来辨别方向。
第二为地标观测,在古希腊文明范围内地形复杂,丘陵、山脉、海岛众多。种种地理环下所造就的古希腊海岸线狭长曲折海港良多,海洋航行的补给地和标志物众多。
经过历代古希腊人的勘探发觉加以代代相传,后世从事航海的古希腊人有了一套充足的经验支撑。他们通过从代代相传的地理知识来为自己辨别方向。
第三为鸟类观测。众所周知鸟类在海洋上一般会尽快找岛屿栖息。聪明的古希腊水手们一般在航海过程中携带大量的鸟类。
在想确定方向的时候根据各种鸟类的习性不同放飞鸟类。通过鸟类飞行所在计算出岛屿所在和航海距离,以此来辨别方向。
第四为天文观测。根据现今关于古希腊人的记载,古希腊人将星星和海船相提并论。他们完全继承了腓尼基人对于天文的研究。
古希腊人注重观察昼夜天体的变化,用此来辨别航海方向。比如《奥德修斯》《奥德修斯》的说法,古希腊人在晚上通过观察大熊星和小熊星来辨别方向。
有了合格的海船和精良的航海技术,乐衷探索精神的古希腊人就开启了规模庞大的海洋活动和贸易。
古希腊海洋贸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克里特时期,塞浦路斯是地中海流域的重要矿产资源区,蕴藏着丰富的铜、锡等资源。
而迈入青铜时代的克里特人本身掌握矿产资源不丰富,且克里特岛上出产的椰子、棕榈油、陶器十分盈余,这就催生了最早的海洋贸易。
可克里特人通过与塞浦路斯地区和特凡黎地区及爱琴海诸岛的海洋贸易壮大了自己,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克里特文明。而克里特岛,在古希腊时期也一直是一个大宗贸易集散港口。
进入迈锡尼时期后,地中海各地区的贸易关系逐渐加强。而迈锡尼人的贸易体系也以及涵盖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从上世纪50—80年代的水下沉船发掘来看,迈锡尼时期的航海贸易已经发展到了,载重十吨以上船长十余米的较大海船。
货物运输方式也不局限于单类货物,而是以青铜器、矿产、谷物、农具、兵器等等多种货物。据此推断,此时的贸易方式应为订单式和紧俏式销售,同时爱琴海地区也了重要交通枢纽。
而古希腊航海文明鼎盛期当属城邦时代。在经历过漫长的时间后,从“黑暗时代”结束的古希腊人建立了城邦体系,关于航海活动也成了殖民和贸易并举的行为。
此时古希腊人因为面对越发紧张地人地关系和国防压力而试图走出去。那该怎么办呢?就是殖民!
因为土地紧张无地可耕的古希腊人开始把眼光瞄向了地中海沿岸及周边地区。他们迫切的需要出去找到一块能养活自己的土地,从而建立一个新城邦。
从公元前7世纪末,无地可耕的古希腊人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迁徙。
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发展,他们在近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建立了几十个子邦和据点,并且将扩张范围瞄向了黑海地区。
包括但不限于贸易、海盗、掠夺等行为。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通过航海获得了大量资源,减轻了人口矛盾,也促使了古希腊文明迈向顶峰期。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除了贸易互动。势必也会产生战争。而海战这种现代化战争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时常发生。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的萨拉米斯战役。
此战中希腊联军击沉、俘虏波斯战舰二百余艘,自身损伤仅为四十艘。战役结果是希腊联军大获全胜,波斯军队溃散而逃。究其战胜原因,无非是船只灵活机动和操船水手的聪明勇敢。
希腊联军的海军此时只有较小型的单层桨和少量三层桨战船,从体积和数量上要远远小于波斯联军的战船。
根据记载,此时波斯联军大致有最少最多艘战船,且战船庞大多为三层大船。
在兵力处于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希腊联军的海军沉着迎战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利用波斯海军船大机动性差的缺点,组织舰队积极机动迎战,利用弓箭、撞击、跳帮的优势大破敌军,取得了绝对胜利。
海战的胜利,也促成了希腊联军陆军的大获全胜,更是印证了“战争被后勤线支配。”的理论。
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说过:“陆军进行客场作战,不能缺乏后勤补给,要不然是非常难以存活的。”诚如所言,古希腊多山多丘陵就注定了无论是补给还是决战,海军都是决胜关键。
聪明的古希腊人建立了完整的海上经济运作体系,包括有贷款、贸易、采矿、殖民等等,并形成完全的运作体系。而这个体系也造就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壮大。
古希腊是西方海洋文明的先驱也是近代海权论的最初实践者,地狭贫瘠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探索和冒险精神。通过探索发掘广袤的海洋,古希腊人将他们的存在和智慧遍及各处并流传后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