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之下,为什么我们不能躺平
正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两周之后,“疫情拐点”很不给网红医生面子,非常不配合的迟迟没有到来。
疫情统计文章里,林某人与各位分享了亲身经历的上海疫情。虽然这篇多字的短文,充其量不过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和缜密的分析,但却在某信息平台上获得了4.3万的阅读量和上千赞。一边回复着上百条评论,林某人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一篇短文能有如此热烈的反响,其中一定是有什么内容点中了陌生人之间的交集,进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在那个时间点上,一时间突然冒出了很多声音,抛开事实只谈情绪,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们: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感染者不要强制隔离,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西方共存是表率,经济比清零更重要……但事实又是如何呢?
01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重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回避现实听之任之。
当隔壁某人口大国将人分为高低人种,强调逆来顺受以寄托于来世时,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羿射箭”……
以肉体凡胎挑战自然之力的壮举,看似毫无胜算,却使我们的文化延续五千年之久。
在我们的基因里,没有什么比能够活下去更重要。
这次上海疫情蹊跷的地方就在于拖延不作为:在3月初,只是小范围隔离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几周后,拖延成区域范围的一般问题;到3月底,这座世界知名的繁华都市停下了脚步。
在早就见识过病毒的今天,造成封城后果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所以,无论是物资短缺,还是组织混乱,还有区域经济影响,这口锅,动态清零政策不背。
02
更蹊跷的是,刚进入静态管理,便有20分钟通话录音留出,两天后媒体专访10w+,知乎大V长文万赞立人设……
一时间似乎放弃管控,“躺平共存”才是人道的,才是唯一解。
由此引起的讨论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平息。
与病毒的对抗如同一场战争,如果一开始就打算投降的话,再容易的战斗也赢不了,更不用谈打赢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攻坚战。
对躺平一派而言,“大号流感”始终是他们的口头禅,而理论依据便来自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
而事实上,从严格防疫到被动共存,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隔壁的日本、韩国,稍远一点的澳大利亚,都给我们做出了鲜活的示范。
日本七日新增确诊日本七日新增死亡韩国七日新增确诊韩国七日新增死亡澳大利亚七日新增确诊澳大利亚七日新增死亡这三个国家都有共同之处:
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医疗资源丰富,对待病毒相对理性,疫苗接种率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到了“动态清零”的效果。
但是在年放松防疫政策,直面奥密克戎时,三家都在不断刷新感染人数上限,更重要的是,死亡总人数也在同步上升。
即便是以色列,这个全国12岁以上的人口,78%都接种了辉瑞mRNA疫苗的全球疫苗接种率第一的国家,依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感染高峰和死亡人数陡增。
以色列七日新增确诊以色列七日新增死亡翻译成人话,奥密克戎对个体而言,毒性是降低了;但对整个社会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生命作为代价。
换算成我们的人口体量,我们的人均医疗条件,我们的地区经济差异,如果现阶段共存,这条陡增的曲线,只会带走更多的同胞。
这里面就可能会有你我的家人、亲戚、同学和朋友。
俄罗斯轮盘宛如俄罗斯轮盘赌生死的概率,你愿意用自己和亲友的性命,赌上一把吗?
03
更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近期病毒变异后陡增的致死率,共存政策的祖师爷,发型永远比本人上镜的大英宰相鲍卿也开始动摇。
英国七日新增死亡率上升9.4%要知道,大英国民可是尝遍各路新冠,更有完善的疫苗加身,讲道理自然选择剩下的都应该视病毒如草芥。
结果养出来的新变种似乎更胜一筹,收割效率不减反增。
于是鲍卿又戴上了口罩,开始吹风不会放弃在必要时封城的应对策略。
鲍卿:不会排除因疫情封城的措施同样是在欧洲,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在推特宣布,此前公布的感染后非强制隔离措施是“错误的”,这错误的锅他自己背。今后新冠确诊的感染者依然会被卫生局安排隔离。
重点来了:德国,这个世界公认的西方发达国家,欧盟领头羊,自由民主价值观倡导者,人类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家的卫生部长居然特地强调了“新冠不是感冒”。这下可太尴尬了,对那些鼓吹“大号流感”,鼓吹自愿隔离的人来说,这种表态不亚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些信息都是完全公开的,像林某人这样没有医学背景的人都能轻易查到,我是不信那些在互联网上高谈阔论的KOL看不到这些信息。
或者,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他们就是故意在装糊涂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