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浪费粮食吗
今天早上,我在吃饭,吃到最后还有一口粥,但是自己感觉好饱好饱,吃不下去了,就想着一口粥,没啥,倒就倒了吧。
还没离开餐桌,就有一个声音对我说;不能浪费食物,霎那间心里很受责备,就端起碗,吃了个干净,一粒米都没剩下,这样心里才平安!
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
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舌尖上的浪费”何时才能休?
餐厅、食堂成食物浪费“重灾区”
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食堂家庭和餐厅中,这样的场景天天上演。
查了一下资料,结果,触目惊心,甚至有些图片会让我想哭,愿上帝来恩待这样的地方与那里的人,希望恩典早日临到这样的地方。
全球去年至少有25个国家出现粮食极度短缺的现象。而亚洲则是全球饥饿人口最多的地区,全球有54.4%的饥饿人口集中在亚洲。
众所周知,非洲各国经济一直以来都处于落后的,在全球缺粮的时候,非洲自然而然成为饥饿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之所以人数没有亚洲多,是因为非洲各国总人口数比较少,人口比例低于亚洲,但是饥饿人口却占比超过20%。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但仍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烽烟四起、战乱不断,每年因为战乱和瘟疫引发的灾荒更为严重。
不得不说,最近两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年,今年的饥饿人群比去年甚至增加了1.18亿人。粮食短缺和极度的贫困导致无力拯救这些饥饿的人群,这些国家正挣扎在生死边缘,愿主怜悯!
下图为年4月,乌干达卡拉莫贾地区的一位白人传教士握着一个饥饿的黑人男孩的小手。照片上的男孩小手肌肉萎缩到能看到骨头,似乎不是人类,几乎像是外星人或其他物种。但不幸的是,它的确是人类的手——挨饿的人。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喜欢用“吃土”来形容自己很穷。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现在的中国人并不会真的穷得吃土。
但是在国外,许多贫穷国家的人民因为吃不饱饭,只能吃土来充饥。
下图为吃土的小孩
他们那里会做一种泥土饼干用来充饥,这种泥土饼干尽管可以填饱肚子,但是却不能消化,吃到肚子里以后会挂在人的肠壁上,产生饱腹感,但那也只是暂时缓解罢了,有些人因为吃了不能消化的泥头饼干,排便不畅,甚至被活活憋死,这也是为什么非洲的一些地方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之前给公司做培训的时候引用的一幅图
拍摄照片的是英国的自由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
他当时在非洲为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工作,那天他跟随传教士前往卡拉莫贾灾区,当一位神父分发食物的时候,他拍下了这个画面。那个瘦骨嶙峋的乌干达男孩大约四岁。
我们熟知的关于饥荒的著名照片,除了“乌干达的饥饿男孩”,还有詹姆斯·纳希特维在年所摄的“索马里的饥荒”系列。
在最近的新闻中,看到了国家在提倡节约粮食方面的信息,使我在思想,基督徒在生活中当如何行呢?
1当感恩领受上帝的恩典。
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使徒行传14:17)
今天,我们还有食物可以吃,这是何等值得感恩的事呢!放眼世界,就算是当下这个时代,仍有许多人温饱问题仍未解决,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浪费食物,浪费他的恩典呢?
2上帝从不浪费粮食
上帝是慈爱的,他曾在旷野供应以色列民吗哪四十年。每早晨降下,以色列民拾取并能使他们一天吃饱,提醒他们要按照各人每天的份量拾取。显明一方面要求以色列民学习顺服的功课,另外一个方面是告诉以色列民恩典不能浪费。
当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吃当地的食物时,吗哪立刻就止住了。可见上帝并不浪费恩典!
另外,在新约,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时,使五千人吃饱。余剩十二个篮子。另外一次神迹是让四千人吃饱,余剩七个篮子。那让我们看到,上帝的恩典是丰富有余的,上帝的恩典也是不能浪费的。
耶稣为我们做了美好的榜样,而我们一方面感恩他为我们预备的恩典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当浪费恩典!
3节约从我做起。
当国家提倡节约粮食时,那么我们的态度如何呢?
当在意并顺服。经上告诉我们,当顺服在上执政的与掌权的。当然国家的政策与书中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做基督徒的当积极回应。因为基督徒的使命是在这个世界上是光,是盐。
也就是当活出有影响力的生命与生活!
另外呢,当我们在家庭或职场中活出节约或节俭生活时,那么,我们便能成为孩子或他人的榜样!孩子会学习家长的生活方式。
节约,并不是我们没有才节约的。而是当我们拥有许多时,仍能操练节俭!因为我们的上帝便是如此。祂是富有的,天上地下都是祂的。但祂从未浪费恩典!因为我们还是是管家的身份!
亲爱的家人们,爱国并非是假大空的,而是当国家提出要求时,我们立刻在生活中回应!这样我们便能荣耀他,也能使人得益处!
本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