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后的以色列到底做了什么,不仅得罪了欧
现在但凡提到“以色列”这三个字,我们就会想到这个国家是欧美的铁杆盟友,是欧美在中东地区的代言人,那么似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一直是岁月静好的,就如我们同巴铁、同朝鲜一样,但在30多年前,以色列非常不理智的做了一件事,这件事不仅让欧洲不满意,还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制裁。
那么以色列到底做了什么呢?如此一个精英国家又为什么会冲动到做这样一件令盟友都反目成仇的事情呢?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东格局,比以往显得更为复杂了,从以前单纯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矛盾,随着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又外延出了以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尼派为矛盾的宗教斗争上。
什叶派掌权的伊朗,在中东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大块头,因此对以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国家而言,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而对于一直远程遥控中东局势的欧美与苏联而言,这又是大国冷战的一个角力场。
信仰无神论的苏联坚定的与信仰阿拉的伊朗站在了一起,并逐渐组成了苏联、伊朗、叙利亚联盟,这种联盟关系随着苏联的解体发展到现在成了俄、伊朗、叙利亚联盟。
这种关系再次证明了,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无关,它只服从于各自的国家利益。
而经历了多次阿以战争的阿拉伯世界,在对抗伊朗这个大块头身上,貌似只有依靠石油逐渐富强起来的伊拉克能够相抗衡。
于是欧美也正是注意到了这点,于是伊拉克成为了欧美援助的重点,而此时伊拉克的掌门人就已经是萨达姆了,年的那场战争,让昔日的盟友成为了战场上的敌人,这再一次证明了国际关系的着力点只有国家利益。
此时受援助的伊拉克,和以伊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在这段时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欧美的盟友,但阿拉伯国家的敌人以色列也是欧美的盟友,于是就形成了敌友敌的复杂关系。
但为了应对伊朗这个大局上,欧美只能不断劝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就像当初辛苦的劝韩日建交一样,双方保持了一种默契的平衡。
但这一平衡状况在年被打破。当年的6月初,以色列侦察机在飞越伊拉克上空时,发现了巴克达的一处核反应堆设施,这一情况随即被上报到以色列最高国防会议上。
实际上,这个核反应堆是当时欧美对伊拉克的援建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发电使用,这个项目由法国与意大利牵头实施。
以色列侦察机发现时,该反应堆已经完工近80%,正等着注入核燃料。
事实上,以色列一早就从欧美盟国的文件和早期侦查中得知了这样一个核电站项目,但尚没有成形的项目并没有让以色列官员感到威胁,直到最近的这次侦查,让他们感觉到身边随时有一个定时炸弹。
在国防会议上,以色列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认为,不能排除伊拉克将核燃料和相关技术在事后用于核武器的制造,这对以色列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的鬼怪式轰炸机在没有通知欧美盟国的情况下,对巴克达的核反应堆实施了精确制导打击,打击摧毁了整个反应堆,并造成了数十名伊拉克人死伤,数名法国和意大利工程师在打击中身亡。
打击事件发生后,欧美相继对以色列进行了谴责,英法意等国陆续宣布将停止对以色列的既有援助,而一向作为以色列的鼎立支持者,美国,在此时不仅谴责了以色列,还对以色列实施了多种制裁。
在当月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公开投票谴责制裁以色列的袭击行为,并且当即宣布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已经在路上的4架F16战斗机也被紧急召回。
事实上,对于欧美的激烈反应,以色列英国心中早已有数,因为此时正值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剑拨弩张之际,背后则是美苏的大国角力,以色列的做法无疑是在给大哥添乱。
但严厉的制裁与公开的谴责并没有换来以色列的道歉和臣服。
年6月24日,也就是打击后的半个月,以色列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打击行动是一项非常困难的选择,但又称那是以色列最明智的选择,因为以色列要排除任何可能的核武器袭击以色列的机会。
以色列总理的讲话,无疑是再次驳了欧美盟友的面子,但于被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而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