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口腔修复膜正海生物
/导读:文字的内容包括了作者的思考、笔记以及摘录了部分优秀同行的观点。所有文章都是为了作者隔段时间之后有记录可查,不作为推荐或者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公司主营口腔修复膜、生物膜,这两者占了营收92.25%,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两者的毛利率分别达到93%、95%的水平,销售净利率38%左右。两项产品的收入近三年来分别实现了25.59%、18.58%的复合增长率。
口腔修复膜在口腔种植、颌面外科手术等口腔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覆盖创面,避免感染,刺激局部组织生长,愈合后可与组织融合。现实操作中,口腔修复膜主要应用在口腔种植,理论上每颗种植牙需使用一张口腔修复膜和一份骨修复材料(骨粉)的标准。而颌面外科手术主要指的是拔牙之类的,实操中使用口腔修复膜的比例较少。所以口腔修复膜的市场规模更多是取决于种植牙市场的大小。
近年来,我国种植牙每年增长约40万颗,年种植牙数量接近万颗,年种植牙有望突破万颗。一台种植牙手术中平均需要约0元的口腔修复材料,理论上年口腔修复材料在种植牙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4亿元(万*0)。其中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的终端价格比为1:1至1:1.5,因此口腔修复膜约为25.6-32亿元。
展望未来:年我国种植牙全球市场份占比只有1%,与欧洲47%、北美28%相比差距巨大。全球范围内来看,万人均植牙数量最高的是以色列和韩国,达到颗,与这些国家植牙纳入医疗报销政策有关。在没有报销政策的地区中,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的种植牙渗透率较高,大约有颗。而我国目前仅7颗/万人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种植牙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相关资料显示,-年,我国种植牙市场复合增长率有47%,处于高速增长态势。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更加注重形象消费,未来达到颗/万人的水平,即种植牙数量达到万颗(*/7),在假设一台种植牙手术口腔修复材料0元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口腔修复膜市场.5-.7亿元(*0/2,*0/2.5)。
目前国内口腔修复材料市场较为集中,外资占据绝对优势,瑞士企业盖氏一家独大,独享约70%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中正海生物名列第一,市场份额在10%左右。也就是说未来如果没有其他竞争者,一直保持这样的两家独大,不考虑国产替代的因素,正海生物口腔修复膜理论上最大的收入就是28亿元。
公司生物膜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脑(脊)膜缺损的修复。行业龙头是天新福(被普华利顺收购),正海生物国内排第三,市占率17%。年全国硬脑膜市场规模约为7.21亿元。市场规模的大小主要跟开颅手术量成正相关,而开颅手术量基本维持在10%的年增长、增长缓慢,所有这块的空间想像力不是很大。
综上撰述,正海生物所处的口腔修复膜行业赛道不错,但可预见的行业空间规模较小,而生物硬脑膜补片未来的想像空间也较小。所以,可预见成长性的弹性相对来说,相对有限。其次,公司把钱花在销售渠道费用挺高的,年营收2.8亿,销售费用就花了1.1亿,占比39%,公司净利润也才1.07亿元。商业模式上会有点缺陷。但如果未来10年能按现在的速度发展,股价还是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