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堪萨斯大学杰出教授中国不要步西方教育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601/4632477.html

作者:赵勇,出生在四川农村,大学之前接受的是国内教育,在美国获得教育学硕士、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杰出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米切尔卫生与教育政策研究所教授。本文选自赵勇老师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演讲《囧途:西方教育改革之反思》

我在美国待了几十年,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做了一些研究。虽然现在信息很发达,但东西方教育交流中还有很多误点、误区,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观察。

西方教育感染了一种叫“全球教育改革”的病毒,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排名发布后,芬兰就成了全球最好的教育体系,全球都向它模仿。PISA创造一种优质教育的假象,西方教育参考PISA测试结果来进行改革,导致现在西方教育感染上了一种病毒--追求人才的同质化和同步化。PISA造就了什么样的改革?这些改革有什么特点?我主要从政府层面讲。

西方教育囧途是怎么来的?

目前,在欧美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改革主要追求两点即人才的同质化和人才培养的同步化。

他们认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一种考试就可以选拔出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原来西方教育人才体系稍微宽泛而现在正在慢慢同质化。而PISA考察数学、阅读、科学,这样导致评价人才遵循单一标准。

而同步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年龄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年级是按照生物年级来确定的,而不是按照学习年级、认知年级、情感年级来确定。

为了达到这两点,美国小布什政府年推出的《不让每个孩子掉队》的联邦法案,这标志着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到了美国的教育体系。介入的方式也很简单,要求每个州必须在每个年级给学生考试,对不达标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之后,澳大利亚引进,开始组织国家数学和语文考试,也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委员会。

而英国也在年以后实施了类似的改革方案。年英国的教育大臣到新加坡和中国考察,回国后发奋要在英国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国家级的课程标准,考试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导致地方教育机构就不存在了,都要按照国家标准实施。

这些国家的教育本来很有特色,美国、澳大利亚等都是联邦制国家,本来联邦政府不参与教育的,为了达到同质化同步化的目的,第一个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集权化,即把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标准化,而此前各州都有自己的标准。

在20年代,美国有十几万个学区,一个学区就是一个独立的政府,自己决定收税、考试毕业标准。现在课程的权利、考试的权利、教师的评估权利逐渐被交到州一级。其实之前美国没有真正的美国教育,近年才出现。标准化就是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学生达标。现在去美国课堂看,美国、英国甚至加拿大,这些国家的学校课堂与我们国家没有什么差别,课堂教学的考试化、标准化、集权化,已经丧失了美国的传统教育的概念。

标准化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十几年的教育标准化改革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首先破坏了美国传统教育中的“传统美德”。哈佛两位经济学教授在《教育与技术的赛跑》一书中指出,美国在二战以前或者从二战以来,之所以能够领先全球,得益于美国教育中的几大美德。

第一,公办。就是公家办的学校,美国私营学校非常少。

第二,公立。公立是国家出钱。现在美国有特许学校,虽然使用的是国家的钱,但是由私营机构办学,这属于公立私办。

第三,政教分离。

第四,地方分散式管理。美国在传统课程、学生标准等方面都是由地方控制的。美国的教育体系跟我们不一样,先有学校,才有联邦政府。这意味着美国1万多个学区,可以自己制定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灵活多样。

第五,开放和宽容。开放指的是学生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学,宽容是高中不毕业,学生也拥有很多二次机会。在美国,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大学、随时都可以读研究生。美国教育有12年,学生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学校不是俱乐部式的,俱乐部式是通过现有的权威成员选拔学生,比如新加坡就是俱乐部教育,小学毕业以后就有选拔,之后是分流。

第六,性别中立。

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创新创造,引领了二战以后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大家想研究美国教育是如何产生这么大影响的。其实只看美国教学,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就像杜威所说,课堂不能看教学,要看教育,看教育的几大美德,恰恰是这些美德奠定了美国人才的基石。

谁能知道三五岁孩子能否成为下一个乔布斯,所以不能提前对孩子做判断。因此,公立、公办就非常重要,对学生不做过早选择,我们叫做“有教无类”。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多少个诺贝尔奖得主,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个孩子在三五岁时无法判断未来是否能获得诺贝尔奖。

宽容开放,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机会。考试同质化、同步化对孩子进行了过早的判断,过早地告诉孩子行还是不行。孩子在三五岁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的终生定义,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可能的发展机会。因为学生一分校,就决定了能上什么样的课、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如此以来,美国陷入了一种困境中,即使费了很多力气,考试成绩也没有上去,但却破坏了创新性发展机制。

美国为什么走这条路?

这十年来,美国充满了恐惧感。中美贸易战时,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这种假想敌是早就存在的。

假想敌很可怕。一位科学家写了一本叫《崩溃》的书,讨论了世界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每一个伟大文明的消失,一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是自我消亡。其中复活节岛上的石头巨人就是一个案例,多年前,这里很繁荣,农业、渔业、畜牧业发达。但是某一天,岛上有个人说,13个部落中哪个部落能雕出最大最精美的石雕,上帝就会青睐于他。所以,这个部落毁掉了森林,发动整个部落的青壮年劳动力去做石雕,因此就忽略了畜牧、农耕。

这个故事就如同现在的PISA,美国对分数的恐惧感来源于很早之前的恐惧。年美国就开始自杀了。年正好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盛行时期,那时候注重孩子的天性、创造力、扩展。但年以后,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让美国很恐惧,所以开始学习苏联。

苏联孩子学习非常高深的数学、物理,而美国孩子在玩音乐、玩艺术。当时联邦推出了国防教育法。大概到了年,里根政府推出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方案,当时把假想敌换成了日本、韩国、德国,因为二战以后这些国家繁荣起来之后的成绩变好了。当时有本书叫《学习差距》,对比和日本的教育差距,称颂日本学校教育有多好。现在又推出了一本叫《超越上海》的书。

这导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在向东方看齐,走课程标准同质化、同步化的道路,从而抛弃了他们过去的传统。目前,美国政府认为自己的教育需要改革,感觉自己的教育越做越差、越来越落后。

其实,从历史考试成绩来看,美国不是越来越差,也不是越来越下滑,而是从来就没好过。分析美国的考试分数,美国没有哪次考好过,现在没有,历史上也没有。年第一次国际数学考试,美国12年级学生排名第12,很差的位置。

看一个国家的教育,考试分数只是手段,教育最终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斯坦福有一个学者,他当时做了很多研究。年,这位教授认为PISA考试提高多少分,GDP就会提升多少。但这个观点后来被推翻了。15岁的孩子参加考试,但15岁的孩子是不就业的。GDP的增长率不能按当时的分数看,要至少滞后五年。

美国教育部一学者在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年的国际数学竞赛有12个国家参加,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芬兰、法国、西德、以色列、苏格兰、瑞典、美国等,美国排名倒数第二。40年以后,这些孩子53岁,已经不再是主要劳动力。年对这次考试成绩和GDP做对比发现,第一次数学科学考试的成绩,与国家的GDP是负相关。也就是当时成绩考得越好的国家,GDP越差,这是负相关。

年的考试成绩和增长轨迹也是负相关的。成绩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慢。在生产力方面,基本跟分数没关系。而在生活质量方面,按照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二者之间是负相关的,也就是分数越好,生活质量越差,确实天天做题,也感觉比较痛苦。

目前美国在反思更多的问题,在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做什么样的改革?

斯坦福一位经济学家用新模型做了一项分析,拿着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工作和现有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进行分析,看人工智能能替代什么工作。

冲击比较大的工作有几个方面,像金融、写作、医疗、保险、精算等,完全有可能被替代。

教育要怎么走呢?

人工智能促使西方国家必须放弃同质化、同步化,进行重新考虑,真正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需要创造力、情感力。

新的研究认为,人天生具备个体特征,人是有差异的。我认为今后教育的发展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无用的能力变为有用。

第二,利他而利己。今后的教育是通过利他,为别人创造价值而利己。

第三,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终生的,这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教育必须个性化、让学生做真实的产品和作品,教育必须在全球化的概念下来展开。

西方国家的民间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第一,美国50%左右的高校决定不用统考成绩招收学生,澳大利亚也在推翻这种考试。

第二,对学生的重新评估,已经有几百个美国名校对学生重新发成绩单,突出学生个体的发展。

第三,美国民间教育者已经在反思前面十几年的改革是不是走向了误区。所以如果不在教育上尽快纠正,人才只能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同质化,美国文明或许将出现衰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