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无人机实力如何打击能力上,还比不
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多了。在中美等国的军队中,从微小型无人机到战略级无人机都有装备。而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发或引进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在近年来的很多次战争或冲突中,都发挥出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最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阿方无人机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我们也借此谈过了相关无人机的很多话题。
不少朋友对印度军队比较关心,想了解下印军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我们本文便对印军无人机的研发/引进、应用及未来走向做一个简要分析。
众所周知,美国和以色列是最早运用军用无人机的国家,时至今日,这两个国家在军用无人机的研发上依然在引领潮流。而当以色列无人机在年贝卡谷地之战中崭露头角的时候,印度便已经注意到了无人机在军用领域的重大用途。
因此早在年代,印度便开始了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应当说至少在意识方面,印度下手还是很早的。
不过印度军工的毛病我们也知道,设想往往都是很美好的,但落实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年,印度启动了“自主无人监视平台”概念研究;年,尼尚特无人机正式立项,这款无人机主要是用于侦察监视、火炮校射及损失评估;年,尼尚特无人机正式试飞;年,尼尚特无人机原型机参加了实战。
但是,这款无人机的性能实在是令印军无法接受;无奈之下,印度不得不求助于以色列,经过技术改进后,到年前后,印度军方最终下了12架的订单,但据说最开始只接受了4架。
为什么印军如此不待见本国的这款“明星”无人机呢?因为该机经过技术改进后,依然费拉不堪。
这款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只有4.5个小时,有效载荷仅45千克,实用升限不到米,航程也只有千米。
要仅仅是这些指标的话,倒也勉强能用,不过该机采用车载滑轨跑道起飞,上一架无人机起飞20分钟后,才能投放下一架无人机;而回收则通过降落伞或安全气囊来操作,但安全性不高。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印军有限装备的尼尚特无人机经常坠毁,尤其是第一批装备的4架已经全部坠毁,这更加导致了印度军方的厌恶。只不过尼尚特无人机是印度“自主品牌”之一,属于鸡肋性的装备,难以彻底舍弃。目前,印度军工部门还在研制尼尚特的改进型潘奇无人机,但该无人机的前景依然不乐观。
除了尼尚特外,印度较早研发的无人机也还有其他型号,但是基本上也都没有成功的。
鉴于印度国产无人机难以满足军队的需求,印度开始向以色列寻求此类装备。
年的时候,印度斥资3亿美元从以色列购入了8架苍鹭无人机及配套使用的相关装备。
苍鹭无人机是以色列无人机中的知名品牌,主要执行实时监视、电子侦察/干扰、通信中继和海上巡逻等任务。
该机是大型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千克,有效载荷为千克,续航时长达20到45小时,最大升限超过米。
由于印军的传统,苍鹭无人机的坠毁率也很高
这款无人机的到来对印军侦察能力的提升极大,故而后来印度又多次增购,使得该机成为了印军中最为重要的无人机。
年的时候,印度批准以4亿美元引进10架苍鹭TP无人机,后者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千克,有效载荷可达千克,而且除了侦察能力外,还嵌入了打击模块,使得该机具备察打能力。
不过这笔买卖似乎并没有得到实际执行(如落实,还望提醒),因此印军中装备的仍然是较老版本的苍鹭。鉴于这一版本的苍鹭没有武装打击能力,因此印度军方正在推动以激光制导炸弹,精确制导弹药和反坦克导弹武装其现有的苍鹭无人机,以摧毁敌军阵地和装甲车辆。
除了苍鹭无人机外,印度军队还从以色列购置了搜索者1和搜索者2无人机。
搜索者无人机主要也是用于实时监控、火炮校正,战场损伤评估、通信中继等任务,不过在性能上要全面低于苍鹭无人机。
其中搜索者1无人机机长4.07m,高1.18m,翼展7.2m;而搜索者2无人机在尺寸上要更大,并采用了新的发动机、新的导航系统和先进通信系统。搜索者2无人机的有效载荷为63千克,最大飞行高度为米,最长留空时间为14小时,作战半径是千米。
印度军队中装备的搜索者1和搜索者2无人机至少有多架,加上苍鹭无人机的话,印军中装备的此类无人机大约有多架。
除了苍鹭无人机和搜索者无人机之外,印度在9年还引进了以色列制造的哈比无人机,到现在的装备数量大致也有几十架。哈比无人机是印军无人机部队中,少有的可直接用于打击的型号。
印度在采购了不少以色列无人机后,也并没有因国产无人机的一时受挫而彻底丧失信心,印度对国产无人机的研制仍然非常积极。
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鲁斯图姆无人机,9年,鲁斯图姆1无人机首飞成功;年,印度宣布该型号第14次全尺寸飞行试验成功完成。
印度其实视鲁斯图姆1为一个验证机,作为鲁斯图姆2无人机的跳板存在,所以鲁斯图姆2无人机才是印军真正寄予厚望的型号。
鲁斯图姆2无人机是印度国产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该机的定位不仅仅是要替代印军中现有服役多年的苍鹭无人机,同时在该机的基础上将发展察打一体型号和民用型号。
按照设计指标,该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千克,有效载荷千克。任务载荷包括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吊舱、电子侦察系统等等。该机的续航时间会超过24小时,最大飞行高度可达上万米。
不过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实验过程中,鲁斯图姆2无人机遭遇了超重、引进部件受限、价格过于昂贵、安全性过低等多个问题。
年9月,一架试验中的鲁斯图姆2无人机坠毁,这是印度国产无人机研发道路上的又一重大挫折。
年10月10日,鲁斯图姆2无人机再次进行了试飞,无人机在00英尺(.8)米的高度飞行了8个小时,下一步的目标是要在英尺(.8米)高度连续飞行18个小时。
也就是说鲁斯图姆2无人机距离研制成功及实用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印度除了鲁斯图姆2无人机在积极研制外,也在隐身无人机方面有所涉及,但目前的话此类无人机还仅限于概念和模型阶段,距离真正的实用化更是遥遥无期。
近年来,印度还有斥巨资购入美国MQ9B无人机的计划。
尽管类似的报道有很多,每一次都是有鼻子有眼的。但是鉴于印度在军购案上向来有着“雷声大雨点小”和前后不一,出尔反尔等“习惯”。因此,对于此类的军购,除非说真正到了执行阶段,否则还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再作判断比较好。
以上我们主要谈到的是大中型无人机,并对印度国产无人机的主要项目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而在印军中,小微型无人机的装备近年来推进速度也很快,但不太成体系。
在年的时候,印度号称要在10年内耗资30亿美元,采购超过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大多都是小微型号,主要满足印军对于营连甚至是个别班排级无人机的使用需求。
不过印度人制定计划的能力是一回事,而落实水平则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从历史经验来说,印度的国防计划基本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落实的。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可以确定,印度对无人机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印度本国不具备制造高性能,甚至是一般性能无人机的能力。在能够得到外国技术及部件供应的前提下,印度的“国产”无人机能力依旧是这个水平。所以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印度无法通过“国产”无人机来实现本国无人机作战能力上的大跃升。
而在“国产”不给力的前提下,印度想要提升本国无人机队的作战能力,必然要依赖于外购。其外购的渠道有来自于以色列,也可以从美国购入。
但是对于高性能无人机,美以两国的技术管控同样很严格,不大可能如印度所愿转让核心技术;而购置整机的话,高性能无人机的价格不菲,尤其是卖给印度的往往要高于成本价数倍,这就导致了印度即便是外购无人机,也不大可能买得起足够的数量。
因此总的来说,印度在无人机部队的建设上是有心无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明明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无人机的重要性,但是自身的能力和财力有限,实在是不能随心所欲。
最终导致的现状就是,印度现有的无人机依然只停留在传统的侦察/通信等方面,对于无人机其他性能的拓展,尤其是直接打击能力上,短板极大,甚至比不上近期亚阿之战中的阿塞拜疆军队。
也正因如此,印度加紧研究武装现有苍鹭无人机队的问题;同时在未来购置新无人机时,也将更侧重打击能力。但是,这还需要时间、财力和执行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