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可能会惹来麻烦,以色列
以色列素有“中东小霸王”之称,而且“货真价实”,因为这是以色列打出来的称号。在五次中东战争和无数次的冲突中,以色列打服了埃及、吓退了约旦,震慑了土耳其和沙特这几个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而在目前的中东地区大国中,唯有伊朗还在与以色列硬杠。所以,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经常能够在舆论场上听到“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核心就是“针尖对麦芒”。而在中东地区,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就符合这句话的内涵。直白地说,互相较劲已经成为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常态化,双方都恨不得将对方从地图上“抹去”。
比如在巴以冲突中,伊朗是不余遗力地支持与以色列对抗的巴勒斯坦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等武装组织。而以色列则以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民兵组织来回应,偶尔还会派出情报人员在伊朗国内“搞点事”。
不过,伊以双方的“针尖对麦芒”也有个底线,那就是伊朗从不“亲自”攻击以色列本土。至于原因,估计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伊朗担心以色列会轰炸它的本土,特别是担心以色列会轰炸它的核设施。那样的话,伊朗这几十年的功夫就白费了,几十年的被制裁也就白受了。
客观地说,对各自国家战略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伊朗和以色列两国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比如,以色列从建国第二天起就与阿拉伯国家打起来了,这一打就是七十多年。所以,以色列几乎都是在为生存而战。基于此,以色列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热点”事件,基本上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也是以色列此前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东地区,伊朗是个人口和国土面积均数得着的大国,加之伊朗又是什叶派的“老大”,也就难免会有战略上的其他诉求。而尽管在历史上波斯人与俄罗斯人并不对付,但基于美国对伊朗几十年的制裁,以及美俄之间一直以来的博弈,俄伊两国难免会因为“抱团取暖”的需要而走近,甚至在战略问题上互相支持。所以,对于俄乌冲突,虽然在明面上伊朗保持中立,但在实质上显然不是如此。
至少从明面上看,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伊朗和以色列都是保持中立的。然而,这种“中立”正在被打破,甚至会演变成“伊朗公开支持俄罗斯,以色列公开支持乌克兰”的模式。而之所以会形成那样的局面,则源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所形成的“针尖对麦芒”原理,即:你伊朗援助俄罗斯,那我以色列就支持乌克兰。
伊朗和以色列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的这种相对平衡之所以可能会被打破,其导火索是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的事件。
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撤退并重新集结”后,特别是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军开始改变战术打法,频繁使用远程火力和无人机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进行攻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乌克兰人发现这些俄罗斯使用的无人机颇似伊朗的“见证者-”型无人机。于是,泽连斯基开始“大做文章”。
在对捕获的无人机及无人机残骸进行分析后,乌克兰方面向伊朗提出了抗议,指责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用以攻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无人机。对此,伊朗矢口否认。为此,双方还闹出了外交层面的不愉快。一看伊朗“死不认账”,泽连斯基又生一计,将此事捅到了联合国层面。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这个人不仅聪明,而且还很有“心机”。对于他将“无人机事件”捅到联合国这个做法,很多分析都是从伊朗正受着《伊朗核协议》制约,可能会遭到联合国再制裁这个角度来解读的。然而,这只是泽连斯基明面上的用意,他其实另有目的。
伊朗已经被制裁了很多年,直白地说,已经不在乎是否会被再制裁了。对于这一点,泽连斯基不可能不清楚。然而,他却将“无人机事件”大张旗鼓地捅到联合国并公之于国际社会,其根本目的是意在“刺激”以色列。
大家都知道泽连斯基是个犹太人,而泽连斯基自己自然也会认为以色列应该更亲近他,加之以色列的武器在国际军工市场上口碑很好,且乌克兰又急需要,所以,泽连斯基曾不止一次的呼吁以色列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然而,以色列政府却并没有积极回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明确了其“中立”的态度和立场,只是对乌克兰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比如支援乌克兰医疗器械、药品和防弹背心等。实际上,以色列不仅拒绝了泽连斯基的武器援助要求,而且还不允许北约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含有“以色列元素”的武器。当然,以色列也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对于以色列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问题,我看到有评论说是以色列怕俄罗斯报复。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辩证。直白地说,以色列并不惧怕俄罗斯,它甚至连美国都不惧怕。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以色列的军队能打且武器先进,而是基于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美国家中的“能量”。再者,以色列与俄罗斯并非没有过“磕碰”,而俄罗斯对它也同样是无可奈何。
对于叙利亚政府来说,俄罗斯无异于它的保护者。因为,是俄罗斯派兵稳定了叙利亚局势,保住了阿萨德政权。然而,即便是在叙利亚战场上尚有几万名俄军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妨碍以色列在叙利亚领土上对哈马斯、真主党和伊朗民兵组织的狂轰滥炸,而俄罗斯也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
此外,年9月17日,俄罗斯一架伊尔-20电子侦察机在叙利亚领空被俄罗斯提供给叙利亚的S-防空系统击落一事,就是以色列飞行员刻意造成的。因为,当时已经被防空系统“锁定”的以色列F-16战机飞行员将俄罗斯的伊尔-20侦察机当作了自己的“掩体”,结果,以色列的飞机“脱困”了,但俄罗斯的飞机却被击落了。此事发生后,俄罗斯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并没有对以色列采取任何报复行动。
显而易见,以色列之所以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并非是以色列害怕俄罗斯报复,而是另有原因。大家知道,以色列的人口很少,建国时更是寥寥无几,现在的人口大部分都是从世界各地迁移过去的。而这其中,从原苏联牵过去的犹太人比例很高。而这些人中,有的是俄罗斯从过去的,也有是从乌克兰过去的。所以,支持谁都会令以色列政府为难,也就索性谁都不支持了。
以色列保持中立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源于以色列的对外战略诉求。纵观几十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以色列人的对外战略有两大特点。一是一切都以以色列自己的生存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二是以色列从不轻易得罪世界上的几个大国,并且都保持着相对的合作及和谐关系。而俄罗斯又是个世界性大国,当无关自己的生存时,以色列没有必要因为乌克兰而得罪俄罗斯。当然,如果伊朗与俄罗斯之间有着更深合作的话,则又另当别论了。比如说伊俄之间的武器交易。
泽连斯基将伊朗无人机问题捅到联合国后,美国、英国和法国自然是“配合”。于是,这三个常任理事国要求联合国进行调查。这自然会给伊朗带来外交压力,加之乌克兰提供的“证据确凿”,迫于无奈,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于11月5日终于承认,伊朗确曾给俄罗斯提供过无人机。但伊朗方面强调,这些无人机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提供的,其对俄罗斯的使用情况一无所知。
其实,对于泽连斯基来说,伊朗是什么时候提供给俄罗斯无人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伊朗“承认”有这么回事后,泽连斯基“刺激以色列”的目的就实现了。显而易见,在伊朗无人机事件“水落石出”后,以色列国内有了要求与伊朗“对着干”,也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的声音。然而,这对于相对比较谨慎的以色列拉皮德看守政府来说,做出援助乌克兰的决定显然还差“一把火”。不过,这显然不是难事,因为美国媒体已经开始“拱火”。
日前,《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称,俄罗斯与伊朗已经在11月初于伊朗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达成了一项俄罗斯在其境内生产伊朗无人机的协议。而在此前,西方媒体还曾报道说,伊朗早在4月份就捐助给俄罗斯一套可在公里范围内探测个目标,同时跟踪6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目标的Bavar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其他类型的短程导弹。
说点题外话,如果这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不是“造谣”而属实的话,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伊朗不容易,被制裁这么多年居然还能够制造出这些先进武器。二是俄罗斯有点悲哀。一个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居然沦落到靠伊朗来提供武器的程度,却也令人唏嘘。不过,不管西方媒体的报道是真是假,总之一句话,以色列的这把火有被拱起来的趋势。
根据以色列官媒“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11月21日的报道,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艾亚尔·库塔拉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弹道导弹,那么,以色列就将向乌克兰提供高精度的弹道导弹。其言外之意是:如果伊朗援助俄罗斯弹道导弹“成真”,以色列就会放弃此前的中立,转而军援乌克兰高精端武器,用以在乌克兰战场上对付俄罗斯使用的伊朗武器。
也许有人会对以色列如此“敏感”不理解。因为,从逻辑上来说,伊朗援助俄罗斯武器并不会对以色列构成威胁,那又何必以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心态去援助乌克兰呢?
其实,“针尖对麦芒”不过是明面上的一个牵强附会的理由而已。以色列之所以如此“敏感”,还有其他两个真正的因素。一是私下里美国必然会要求以色列援助乌克兰,而以色列又不愿也没有理由得罪俄罗斯。所以,伊朗援助俄罗斯武器也就成为了以色列的“借口”。
而另一个因素则是,基于深层次的考量,以色列难免会有对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背后交易”的担忧。比如,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武器,作为“交易”,俄罗斯又会向伊朗提供什么呢?是否会提供令以色列不安的某种技术呢?而理解了这一层,也就不难解读以色列为什么要与伊朗“对着干”了!
那么,以色列到底会不会军援乌克兰先进武器呢?应该说有可能。当然,主要还是要看俄乌冲突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即将再度上台执政的内塔尼亚胡的态度。应该说,内塔尼亚胡要比拉皮德的看守政府强硬许多。因此,不能排除内塔尼亚胡在上台后就会宣布军援乌克兰的可能。
而假如以色列做出军援乌克兰的决定,那么,俄罗斯将会在战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因为,以色列的武器往往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有实战效果,而高精度弹道导弹又是乌克兰目前最需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