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中预警机全面发力,5种型号3种平台
现代科技驱动的网络化、信息化快速迭代升级,使得战争模式从传统装备对装备的物力冲撞、火光四射,逐渐转变为由电磁巨手操纵的体系与体系间的虚拟空间对抗。于是,力求攻敌于无备、杀敌于无形也就成了现代战争最为鲜明的标志特征。而说到体系作战,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机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得不浓墨重彩给予渲染。
E-2预警机跟随美国航母全球征战
曾记得,30年前的海湾战争中,美军E-2、E-3的惊艳登场和出色表现,让当时还拘泥于传统作战思维和战术模式的我们第一次领略和震惊于高科技现代战争带来的挑战。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只要能做到有利于自己的战场信息单向透明,即使不动用大规模的地面力量也同样可以做到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当然,最终的一锤定音还需要钢铁装甲的支持)。
已经列装我军的3款预警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场美国人未经授权擅自发动的战争,打醒了长期沉湎于地面作战情结的中国,空中预警的非凡意义顷刻间在眼界大开的中国人的脑海中变得无比透彻明晰。得益于此,中国空中预警的发展终于步入了加速推进的正轨,并为不久后的奋起直追、后来居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于图-4的空中预警技术验证机
不可否认,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中国在预警机领域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但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我们在大型预警机的研发方面起步并不晚,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研部门就基于前苏联的图-4轰炸机制造了一种空中预警技术验证机,只是限于当时的科技、经济实力,这款验证机没能进入后续的原型机开发阶段。
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造型别致
除此之外,我们还曾以俄罗斯的伊尔-76为平台,与以色列合作开展大型预警机的合作。中方仅负责提供平台和雷达整流罩,核心技术和系统均由以方负责,能够获得以色列“费尔康”预警系统的相关技术,对那个时候的中国来说仍然是重大突破。此后,迫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色列中途毁约退出合作,中国也因此与梦寐以求的先进空中预警系统擦肩而过。
吃一堑长一智,诚不我欺!经此挫折后,不再对国际合作抱有任何幻想的决策者,至此彻底放下了包袱,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自主研发这一条道路上。国产中、大型预警机项目很快提上日程,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空警-和空警-0。
空警-的平衡木雷达颇具特色
之所以同时上马中、大型两个项目,是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大型预警机采购、使用成本较高,装备量不可能太大;二来当时我们手中的伊尔-76就那么几架(当时俄罗斯无力恢复新机生产线),用于运输投送都勉为其难,哪还有多余的搞预警啊。在此背景下,同时推出一型以运-8/9为平台的中型预警,作为整个空中预警体系的有力补充,就成为了我们的必然之选。
空警-0预警机采用固定不动的三面阵雷达
从外观来看,除了尺寸上的不同,这两款预警机最大的区别就是背负于机背的雷达阵面布置方式。虽然同属有源相控阵体制,但空警-采用了相对简单的背靠背双阵面结构(平衡木),而空警-0则选择了更加复杂的圆盘整流罩内置三阵面结构(大蘑菇)。这两种结构各自具备的特点各不相同。
瑞典的萨博0“爱立眼”预警机
先来看看“平衡木”。这种布置方式的优势在于结构相对简单。由于纵置于机背,阵面的长度更有保证,因此天线面积也容易做得更大,而较大的阵面也意味着更强的发射功率、更远的探测识别距离,以及更出色的多目标跟踪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只要能提供足够的电力,即使是较小的平台也同样可以实现较理想的综合性能。但平衡木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只能对机身纵向左右两侧的目标实施探测,要想获得全向探测能力,还需要在机头机尾布置相应的雷达天线。不过,受安装空间的限制,首尾天线的尺寸较小,搜索距离无法与主阵面有效匹配。在此情况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向探测,必须依靠双机编队出动,而且要保证同一时刻两机的天线阵面分别指向不同的水平方向,为此单机还要做“之”字形运动。
空警-0预警雷达特写
再来看看“大蘑菇”。如果以雷达扫描方式划分,这种背负于机体背部的圆盘结构可分为转与不转两种。与整流罩固定不动的空警-0不同,对于转动圆盘的机型而言,雷达天线通常采用类似平衡木的双阵面背靠背结构,布放于全盘内部的直径轴线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整流罩内部空间的利用达到最大,阵面的长度也能做到最大,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整部雷达的发射功率和探测距离,多目标处理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的提升。其缺点也很明显,雷达天线必须依靠机械结构产生的水平旋转才能实现度的全向探测,而且旋转的天线根本无法做到始终紧盯目标,一旦从目标方向转过去,再想看到对方就只能等雷达天线再转回来,这无疑就增大了丢失目标的概率。
E-3预警机的双面雷达需要转动
因此,空警-0的三面阵结构所带来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由于每一块阵面都具备度的探测范围,因此雷达天线无需转动即可获得理想的全向探测能力。虽然呈等边三角形布放于整流罩内的天线阵面无法达到圆盘直径的长度,而较短的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每一块阵面的发射功率和探测距离,但固定不动的特性却赋予了整部雷达可始终盯住目标不放的优势。对于预警雷达而言,需要的就是看得见、盯得住,故而为此付出一些尺寸上的代价也是非常值得的。
美国E-7空中预警机
此后,我们还以运-8/9为平台研制了出口巴基斯坦的ZDK-03和更加先进的空警-,还有为即将完工的型航母配套的空警-(海盘子),也都采用了圆盘整流罩的模式。
除了上述两种形式,还有一种预警机类型需要说明,那就是美国E-7使用的楔尾结构。这种类型的特征近似于平衡木,所不同的是,E-7的背板上方布置有小尺寸的前后向探测雷达天线,只不过区区几十公里的探测距离显然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要做的全向探测还是需要采取前面提到的双机解决方案。另外,已知的预警机类型还有长着“大鼻子”的英国猎迷和被戏称为“腮腺炎”的以色列费尔康,只不过这些非主流很少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