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战争,抓了一手王炸的日本,却输

时代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多的是工业的发展。而电池技术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有着精彩而悠久的历史。它不仅让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章程,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一、动力电池的由来

在19世纪初,电池技术由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首次使用。当时他使用了一组串联的电容器进行电力试验,深入探讨电动规律,最终创造出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通用词汇。最终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从而有了世界上第一种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

由于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电池也需要革新。在年,法国普朗泰发明了铅做电极的电池,这一发明为后来的蓄电池的发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法国雷克兰士发明的碳锌电池,让电池技术向干电池领域进军。

电池技术真正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在干电池发明后,干电池是由英国人赫勒森年发明的,在年技术相对成熟后被美国批量生产。铁镍电池几乎是同一时期被托马斯·爱迪生年发明,同时也在年批量生产。

在此之后电池技术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商业化的趋势也给电池技术发展迎来了最迅猛的时代。在这之后又相继发明了镍镉电池,在年发明的小型碱性电池,更是为人们广泛使用。但是在年电池技术迎来了危机。

由于电池技术需要的能源受到限制,人们开始研究电池的转型。为了节约能源,人们对电池的发展更偏向与物理方面的发展,在这之后锂电池赫镍氢电池逐渐成为商用的主要产品。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实际上就是为了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是汽车产业必不可少的存在。并且相对于普通电池,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工作温度范围更广泛,安全性更高。

二、日本垄断市场

作为汽车制造强国的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发展电动车的国家之一。由于日本的地理位置四面环海,因此国内的石油资源匮乏,世界原油市场的波动会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新能源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打击以色列以及其盟国,石油输出国组织阿拉伯国家收回了石油定价权,并大幅度的提升油价,导致当时全球的汽油增长了两倍之多,而这场石油危机持续了三年之久。

同时这一场石油战争引爆了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日本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空前的重创。美国的工业生产直接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得更为严重,直接下降了20%,这一局面也震惊了日本朝野。

日本政府决定加速了电动汽车的研究计划,在年4月日本政府启动了电动汽车1.0计划,该计划准备到年用十年的世间生产20万量电动汽车。但是由于太过于求成,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蓄电池技术尚未成熟,导致了日本电车计划失败。

在年,索尼公司就研制了锂电池动力电池,并应用在电动汽车上,为此日本汽车领域加大了对动力电池的研究。并在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电车计划2.0版本,在年组建了锂电池电力储存技术联盟。

在吸收了之前1.0版本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版本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借助了美国林肯实验室科学家班宁斯特·古迪纳夫的发现,设计出碳基材料作为阳极,钴酸锂作为阴极,这一技术也成功的提出了电池中的金属锂。

这一发明成功的将日本的锂电池技术带入了一个崭新思维时代。不仅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也确立了锂离子电池的基础概念。大量的电池企业的兴起和大规模的生产,为日本的电子产品的崛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的锂电池应用到手机,电脑等各大领域。

在年的时候,日本的锂离子电池产量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占全球生产总量的95%以上,对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持霸主地位。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增加,世界各国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而锂矿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炽化的状态,甚至升级到了国家层面。

三、中国动力电池的崛起

然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才有动力电池的萌芽,此时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处于一个萌芽状态。相对于日本锂电池的先进,与我国国内电池行业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此时的日本虽然成功的研制了电动汽车,但是成本高昂,依旧成为了一大阻碍。

并且新研制的电动汽车在是使用的过程中漏洞百出,续航短、速度慢、电池寿命不长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电动汽车的发行量受到极大地阻碍。最高销售结果只达到一年台,这显然违背了日本研制的期待,2.0版本也宣布失败而告终。

年我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教授王传福,在“大哥大”兴起后,对其甚是痴迷,甚至辞掉了顺风顺水的事业单位的工作,做起来下海经商的营生。而当时的“大哥大”价格特别昂贵,是一个普通工薪阶级的十倍之多。

作为电池专业的人员,王传福决定做起了配套的镍镉电池。日本当时正是在集中研制电力汽车1.0,正处于镍镉电池赫锂电池的转型间段,这也正好给了崛起的我国企业一个入局的机会。年2月,王传福向表哥吕向阳借款万元资金,在深圳创立了比亚迪。

由于人们一直更信赖传统的燃油汽车,因此在比亚迪成立初在市场的反响并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刚开始的国内电力汽车完全就是被忽视的存在,随时都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年代坚持就是胜利。

上天好像更眷顾积极努力的人们,正在王传福生存的关键时刻,全球发生了一件改变电池行业的大事件。年,匈牙利裔美国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狙击香港市场,横扫东南亚,导致亚洲金融风暴。而这一场金融风暴也导致了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

这也导致原本靠电子产业发家致富的日本很快跌落到了亏损的边缘,而日本镍镉市场的退出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打入镍镉电池产业迎来了一线生机,在之后的市场竞争减少的情况下,比亚迪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不仅获得了飞利浦的订单,索尼也成为了比亚迪的客户。

就这样中国企业在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为我国后来的高端锂电池领域的发展打开了市场。虽然后来的日本在锂电池方面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并且垄断了手机和笔记本市场。但是韩国在当时正好研制出来半导材料,很快就对日本的锂电子市场进行了反超。

日本对电子产品的全垄断局面,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韩国的半导体材料所破解,并且中韩走的是低价竞争的路线,迫使日本的锂电池产品价格压低。而韩国受益于三星和LG等锂电池厂商的出货量的增加,打破了如本一枝独秀的局面。

我国在年初就开始研制锂电池,并且在年研制成功。就我国国产的移动电话,摄像机用的型电池,都是我国国内自行研发成功的,电池的容量可以和索尼相匹敌。在这之后我国镍氢电池也逐渐被锂电池所替代。

更重要的是在年日本松下退出欧洲市场和我国市场。笔记本巨头东芝也随后退出中国的舞台,日系产品的退出给了我国本土产品迅速发展的机会。

中国则紧随两国之后,也成为一枝后起之秀。直到年,日本受到海啸地震的影响,锂电子电池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也急剧下降,最终被韩国取代。而我国一直趋于日韩两国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

作为锂电池的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我国想要进入动力电池的主导地位只差临门一脚。并且我国有着全球最大、最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随时都会将日本取而代之。

特别是在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后,这种局面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年日本TDK集团由于正处于电动力电池向氢燃料电池转型的阶段,因此对电动力电池趋于冷淡的态度,却给中国市场制造了机会。

在日本转型之时,德国宝马集团正处于发展壮大的时候,此时急需生产配套的电动电力设备。本来德国看中日本的TDK公司所生产的电力电池,但是TDK公司的拒绝,导致大好的机会拱手让给中国,同时也导致其管理层体人员的离去。

这也就成为了宁德时代成立的前身,宁德时代也不负众望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就迅速的发展壮大,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电力电池生产厂商。从此,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

总结:

在我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国的电力电池打量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的完成了弯道超车,也实现了完全国产。由此可见国企想要发展除了机遇还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同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