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开始了,立陶宛50全球份额被终
进入20世纪以来,不仅互联网技术技术得到发展,核能和半导体产业也迎来大爆发,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那就是激光技术。
激光的广泛用途
激光技术的英文全称为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翻译成中文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光扩大”。
它的名称已经充分解释了它的发生原理,它被称之为“最快的刀”。
激光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比如与我们生活最接近的激光切割以及激光灭蚊器等。还有近视手术所用的飞秒、半飞秒所采用的也是激光技术。美容院做的皮秒应用的也是激光技术。除此之外,在光纤通信、激光雷达、LIF无损检测技术等等方面,激光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激光就是原子受激辐射的光,被激发出来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因此相对于普通光源来说,激光有着更好的方向性和单色性,亮度也更高。
国内市场被立陶宛占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在年以前,我们的激光市场基本都是被立陶宛占据,尤其是做激光近视手术所使用的飞秒激光器,医院所用的激光仪器有99%都是依靠立陶宛进口。
就连一些光谱仪器采用的也是立陶宛的激光器和激光镜片。
立陶宛激光技术的发展
虽然立陶宛是个人口数量只有万人的小国,人口总数只有上海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却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激光市场。
从年代开始,立陶宛就致力于激光技术的研发,一直到维尔纽斯大学研制出激光发生器,为立陶宛在激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年间,一直致力于激光技术的研究。年,在国际Prism光学创新评选中,立陶宛研发的激光仪被评为世界最佳科学激光设备奖,研究水平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直到现在,连续几十年立陶宛在激光技术上都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与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展了合作,90%的激光设备都用于出口。
如欧盟空间局、NASA以及以色列的核研究中心,包括国际上排名前的双一流学府,使用的激光设备90%以上都是立陶宛提供的。
也是因此,立陶宛的激光领域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只要一提到激光设备,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立陶宛。
国产化率升至95%,彻底打破垄断
我国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所使用的也都是立陶宛的激光设备,奥创光子创始人邱杭楷曾直言:如果立陶宛限制对我国的激光器或核心器件出口,国内很多大学的科研,工业生产都得停摆。
指甲盖般大小的小国肯定是翻不起多大的浪,但我们也不想白白给人家增加GDP。
激光技术在我国各项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并不是无法自行生产,只是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尙达不到顶尖而已。
鉴于我国与立陶宛的关系称不上友好,我国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发展激光技术。尤其是在最近自主研发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激光技术也一直在不断突破。
在21年9月3日,“奥创光子”公司完成了近亿元的融资,将建造出拥有上千台规模的飞秒激光仪器标准化产线。
此外,华日激光也开启了激光器从核心到系统、包括原件的全方位自产自研。保偏光纤、特种光纤以及中子源等核心器件完成了国产替代,在同年11月18日推出了W皮秒激光器样机,和40W飞秒激光器样机。
我们的光纤激光领域现在也已经跟上了国际水平,目前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出万瓦单模光纤激光器,这些光纤激光器也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在激光切割机方面,也完成了国产替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之前,一台进口激光切割机售价高达上百万,而我们的国产切割机只要60万。
至此,我们的激光设备国产化率由原来的30%提升至95%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立陶宛50%全球份额被终结
立陶宛有7%以上的激光设备是出口到我国的,我们的国产化替代直接让它的市场占有率从50%缩小到43%。随着我们的激光技术更一步的进步,我国日后出口到各国的激光设备也会进一步增加,日后立陶宛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势必将进一步缩小。
很多人会担心我们与立陶宛的关系不好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到我们激光领域,说实话,按我个人观点来看是不会的。
首先是立陶宛虽然激光技术先进,但也极度依赖出口。
激光领域本来就是小类目,立陶宛的一年的总营收也就12亿,全年GDP也就只有多亿人民币。
放弃了中国市场同时也会影响到双边的贸易,在年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额可是有22亿,到时候该肉痛的是它,而不是我们。这种自损一千伤敌两百的事情估计立陶宛是不愿意干的。
退一万步来讲,激光技术不比EUV光刻设备技术,全球有很多国家企业,包括我们自己,要研发都能有,就算不是立陶宛,也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如果立陶宛真的来“断供”啥的,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加快我们的激光技术发展,那事情就更有趣了。
说实话,想想还真有点小期待呢。
如果立陶宛如果真的要“断供”中国市场,大家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