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军控有失效风险,多国或将拥核,中国

澎湃新闻援引美媒报道称,为应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美国政府正考虑加速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进程,将澳大利亚获得首艘核潜艇的时间提前至年左右。对此,中国外交部表达了强烈反对和对核扩散的相关担忧。其实从逻辑上来说,目前的世界核军控机制确实面临着陷入停摆的危险,原因就在于现有国际体系的动荡和重组。

我们知道,现有的国际核军控机制,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利益为主导,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一致为默认前提,才得以存续并发挥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机制整体运转得较平稳,但也出现了若干个游离于这一机制外的事实拥核国家。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凭借大国博弈的夹缝,以及获得了五常国家中的至少一国的默许,成功拥有了核武器。不过,由于实用化的氢弹技术至今都被五常国家垄断,故当前的国际核军控机制仍处于“基本可控”的状态。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在美英的“强行保障”下,拥有核潜艇的前景越来越明确,“基本可控”的国际核军控机制或将出现不小的危机,这与美国的战略部署有着直接的关系。不难发现,近年来美军开始从日韩等国逐步撤离了部分部队,尤其是海军陆战队的部署出现了明显的“后移”。而澳大利亚凭借着自身在南太平洋的地缘价值,正在成为美国计划中替代日本、韩国乃至关岛的又一战略据点。

从澳大利亚的军力建设中可以看出,其正在试图强化自己作为美国“军事附庸”的地位与实力,未来的澳海军以类似“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份舰队”的身份出现,并为美国的利益进行服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美国会不会对对自家“小弟”进一步实施“核松绑”?让澳大利亚拥有除了核潜艇之外的其他核武器?乃至让有着充足核原料矿藏的澳大利亚,成为美国的“核武器军工厂”?恐怕就不是概率为0的事情了。何况美国人自己也没歇着,其最新一代的“哨兵”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同样在加班加点之中。

在外部核威胁程度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中国该怎么办?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自身的核力量,或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随着冷战时期的两级格局结束,以及冷战结束初期到现在的单级模式逐步式微,国际社会的“丛林化博弈”趋势大大提升,直到下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力量格局成型之前,这种危险且难以准确预判的博弈都不会停止。

而对于我们来说,恐怕确有必要打造一支与自身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核威慑力量。从近年来国内公开新一代机动式洲际导弹“东风-41”、承认研发新型战略轰炸机和官宣战略核潜艇服役等动作来看,相关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本着“料敌从宽”的基本态度,强化核威慑力量和发展对应的中段反导手段,或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解放军最为重要的发展课题和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