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口说话,语言暴力无处不在

我发现生活中大部分的冲突都是一个过程,先是沟通不畅,然后争论升级,最后撕破脸皮吵架,甚至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很少有那种。

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人说话让人很不爽,比如老公很晚才回来,老婆不乐意了,你咋不S外边,不想过就离婚;老公一听,就更不乐意了,自己这么辛苦工作后,回到家对方还是这个态度,两人不吵架才奇怪呢?!

这些话本身就是语言暴力,并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一方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评论批判,另一方则是满脑子的抵触情绪,只会感觉对方在教我做事,这样的沟通情况下,两人是不可能坐下来好好谈的。

其实只要有人开口说话,语言暴力就无处不在。小时候父母就经常说,我笨得跟猪一样;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

在学校,同学之间起外号,胖的就叫肥佬,瘦瘦的叫麻杆,甚至鼓励排挤,受害者根本无力顾及学习。

工作上领导咄咄逼人,同事阴阳怪气,可不要小看这些话的影响,这就是典型的原生家庭暴力、校园冷暴力和职场PUA。

不过有一种说话方式,神奇到可以解决90%以上的沟通问题,它不仅仅能运用到日常沟通交流中,还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地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之间冲突的预防和解决,比如种族歧视和战争,虽然听起来就有点夸张,但都是事实,这要从一个大神的故事说起。

大神擅长做调解,有一次他去巴勒斯坦演讲,不过那时候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天天打仗,然后美国给以色列供应了WQ,美国一直这么笋,下面的观众对这个宣讲的美国人充满敌意,有观众骂他MSF,大神就在台上跟观众交流了二十分钟,最后那个骂他MSF的人,还请他到家里吃晚饭,这个人就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

上面提到的万能说话公式,《非暴力沟通》就是他提出的,不仅可以有效化解沟通中的问题,没准还能让情商翻一倍。

我们先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暴力沟通方式,卢森堡博士把它称为异化沟通方式,有四个表现。

一、道德评判,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

比如一对夫妻,就叫他们姗姗和苏林吧。女方想多要一些体贴,苏林说她太粘人了,反过来,姗姗说苏林不爱自己,这都是道德评判,因为粘人、不爱都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的,它们都不是客观事实。

二、进行比较

如果姗姗天天和苏林说,你看人家宝哥多好,既能挣钱又顾家,不出两集,他俩就得离婚,《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的作者格林伯格调侃,如果你想过上悲催的生活,天天跟别人比较就行了。

三、回避责任

姗姗嫌弃苏林回家晚,苏林说是你每天瞎吵吵,还让我S外面,姗姗也反驳,是你天天不着家的,你看吵架不都是这么来的吗?

四、强人所难

这种语言往往带有威胁性,比如姗姗说苏林,你再这样,我就告诉我爸和你爸。两家长辈一掺和,准没好事儿,对吧?

如果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他们俩的问题,就变成了这样。

苏林回家晚,姗姗说这个星期你有5天都是12点才回家,我感觉很难过,带孩子很累,我需要你分担和陪伴。以后每周至少三天8点前回家,可以吗?

虽然话有点长,但苏林基本没法反驳,这句话包含了观察到的事实,自己的感受,真实的需要和具体的请求。而这恰好是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事实、感受、需要和请求,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在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同时,还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1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