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断崖式下跌,人口危机真的要来了吗该
出生率断崖式下跌,人口危机要来了吗?我这几天看了很多这方面的分析和评论,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学者更多的是从养老、人口红利、经济发展甚至是房地产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的人口问题,说中国出现了人口危机,我觉得这种分析是片面的,或者说,格局有点小。我认为,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它更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一个文明的延续。那么今天,我就从这个角度来给大家说一说人口问题。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曾经说过,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也认为,人丁兴旺是文明强盛的重要标志。人口延续最根本的就是生儿育女,这是保证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人口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人口和物质的再生产是支撑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支柱,没有人口,人类就不可能创造高度文明的社会,没有人口,一个国家不可能发展壮大。
一个文明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疆域、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人口规模也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只有保持着足够规模的人口数量,以及良好的人口结构,才能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发展、增强实力,才能延续自身的文化与文明。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还是文化的繁荣、或者是疆域的拓展,样样都依赖于人口因素,没有人,就没有国家,没有人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更谈不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了。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决定因素,当人口数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实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者变的更加强大,或者衰落下去。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因为人口减少、文明中断的国家举不胜举,比如强大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这些国家的文明都是戛然而止,突然中断;曾经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征服了欧亚大陆上大多数国家,但最终输在了人口规模上,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曾经辉煌一时、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匈奴民族,因人口太少,直接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反,历史上因为人丁兴旺,国家不断走向强大,文明延绵不绝的例子也有很多。以色列建国以前,犹太人一直没有自己的祖国,在世界各地漂泊了多年,但是犹太民族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没有被其他民族和文化所同化,只要有了人,国家就有希望,最终以色列在二战后得以复国。十九世纪,拿破仑之所以能带领法国称霸欧洲,固然与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个人天赋有关,但这背后也有人口优势,当时欧洲大陆上,法国人口数量为万,德国才仅有万人口,法国人口对德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其称霸欧洲大陆提供支持。年到年,俄罗斯人口增加了6.38倍,这是俄罗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基础。
人口众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本条件。近代以来,瑞士等国人均GDP居于世界前列,但没人说会瑞士是大国;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人民生活非常富裕,但是没有人会担心他们会崛起;加拿大、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而且资源丰富,战略位置也非常优越,疆域面积处于世界前列,但没有人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会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因为加拿大人口只有多万,澳大利亚更少,只有多万,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缺乏成为大国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人口少。
再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中华民族人口生生不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方面,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是建立在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裕的基础上的。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就不可能铸就历史的辉煌。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及其版图的形成,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都与中国人口众多密不可分。我们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西方国家已经对我们的崛起忐忑不安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了,一旦崛起,将彻底改变世界。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人口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总数为14.1亿人,与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4亿人相比,增加了万人。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总量从年的10.1亿增加到年的12.7亿,平均每年增长约万,年均增长率为12.7‰;人口总量从年增长到年的14.1亿,平均每年增长约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5‰。如果把中国历年人口总数的走势划出一道曲线的话,大家就会发现,年到年,这道曲线还比较陡峭,而年到年,这道曲线就平缓了许多,如果按照这个曲线继续下去,中国未来人口总量很快就会到0增长的临界点,之后就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有专家预测,如果以1.4的总和生育率预测,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将下降到12.6亿。
与人口总量变化同步的,是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结构变化就是老龄化越发严重,老年人越来越多。七普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计2.6亿,占总人口的18.7%,相较于年人口普查数据,提升了5.4个百分点。
老龄化到底有多可怕?
我来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案例。年的时候,德国的人口增加到了万,当时法国人口是多万,相差并不是特别大,法国不至于在二战中一败涂地,但是,德国胜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德国适于从军的人数是法国的两倍还要多,这为德国发动二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二战初期,德国横扫欧洲几乎没有对手,这与德国人口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年左右,美国和苏联两国的人口总数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但是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损失超过多万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万人口中大多数是育龄阶段的青壮年男性,这导致战后苏联每年的出生人口急剧下降,从年的万降到了年的万,而年更降到了万,相反,美国除了夏威夷等地遭到日军轰炸外,本土并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战后,美国新出生人口不断增加,年是万,年增加到了万,几乎是同一时期苏联的1倍,美国更加合理的人口结构,保证了社会的活力,而苏联呢,人口结构失衡,加上体制等其他诸多原因,最终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败下阵来。
同样,日本跟苏联一样,也经历了二战期间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男性的大幅减少,战后仅20多年,日本就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勇夺全球老龄化之冠,到现在日本仍在被老龄化困扰无法脱身,日本战后创造的经济奇迹,很快就被老龄化拖累,失去了创新的活力,失去了与其他国家竞争的人口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迷失的十年”,直至现在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所以说,人口结构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生育的两个极端相互叠加,放大了人口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国家稳定,人民生活较解放前大幅提高,年到年,中国经历了第一波生育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了6.47亿,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按照时间推算,当时出生的婴儿,现在正好步入了老年期。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80后、90后、0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有专家预测,实行计划生育的这30年,我们少生了将近4亿人。一方面,第一次生育高峰的人群现在步入了老年,另一方面,10-40岁的年轻人少了大概4亿人,导致目前的老龄化显得非常严重。不仅如此,年到年是中国第二波生育高峰期,这8年期间,人口净增了1.57亿,这部分人也即将进入老年期,同时,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了,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也就是说,未来人口老龄化还会进一步加重。
其次,青年人生育意愿低迷。当今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是主动愿意生孩子的,那些已经生孩子或将要生孩子的,估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父母的催促。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的生活成本太高,既包括年轻人自己的生活成本高,也包括孩子生养的成本太高。年轻人自身压力太大,不说要拼事业了,单就一个买房子,就能掏空三代人的钱包,也就是著名的“六个钱包”理论,虽然心酸,但却是当下年轻人买房的真实写照。
再就是工作压力大,大家赚钱都不容易,在公司看老板脸色、在社会上应酬,加班工作到深夜,只为保住工作不失业,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他们,你每天晚上10点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有没有生孩子的意愿呢?第二,养孩子的成本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上升。婴儿出生要雇月嫂,产假过后要找保姆;公立幼儿园进不了,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小学学位难求,还有各种名目的补习班、课外兴趣班收费都不菲。若按每年每人3万元计算,从出生到18岁成年,就得花出去54万。18岁成年后,按照现在的情况,多数父母是补贴孩子家用的,甚至孩子成家、生娃,爷爷奶奶也是要出钱出力的。
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们家庭平均收入的50%了,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除了金钱的付出,还有精力的付出,精力的付出更是无法量化的。此外,有些育儿成本还是难以确定和预期的,例如,昂贵的医疗费用,如果孩子不幸患上大病,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一个中产家庭完全可能因为一场大病而返贫。
最后,在文化层面上,传宗接代的思想已经不再流行了。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提倡生孩子,比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孙满堂、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多子多福等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古代的中国人对生孩子情有独钟。而现在的文化里面,我们日常耳濡目染的不再是这种家庭观念、伦理观念,而是更加提倡自由,突出自我,强调实现自我价值。如此看来,低生育的出现与人们的文化和观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中国当前真的遭遇到人口危机了吗?
我觉得还没有,这里应该明确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说中国遭遇人口危机有点言过其实,目前顶多只能算是人口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数量的问题,包括结构的问题,但还远远够不上危机的程度,毕竟,我们依然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们的目标不是要追求世界人口第一,而是综合国力第一。美国的人口数量从来也没达到过世界第一,英国也一样,但他们却长期处于世界国家实力的顶端。
所以,人口过多,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比如过度垦荒、森林破坏、环境恶化等等。我国环境状况的恶化,跟人口过多、过度开采有很大的关系。已经脆弱的自然环境承受不住太多的人口。其次,人口过多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冲突。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人类创造的财富是有限的,满足不了所有人,由于二八定律的存在,有限的财富如果只被少数人掌握,那么穷人越来越多,社会不同阶层的对立日益严重,自然会激发社会矛盾。
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人口过多,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容易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例如,粮食大规模减产,发生了大地震、大洪水,爆发战争等等,有多少人口就会有多少难民,他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住的,就会酿成人道主义灾难。还会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比如,现在大城市出现的诸多城市病,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等等。除了这些以外,人口过多还容易导致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比如,我们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农业,而忽视工商业,尤其是明朝后期和清朝时期,以至于我们错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与人口众多有很大的关系,历朝历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的吃饭问题。
所以说,人口绝对不是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将是难以逆转的,对粮食等方面的需求将导致食品供应危机,对社会、对环境也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的地球承受不了过多的人口,我们国家能承受的人口也是有极限的。
所以,我们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不管不顾,让人口减少的问题最终演化为人口危机,也不能回到计划生育之前那样的状态。好在国家目前已经看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逐渐地综合施策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国家坚持房住不炒,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正在着力解决孩子上学、校外培训等问题,给年轻人更多的休息时间,让年轻人回归家庭等等,这些组合拳,目的就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鼓励年轻人敢生孩子。这些办法长期坚持下去,相信,中国的人口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不会演化为人口危机,只有保持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才能让人口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