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小国立陶宛,为何敢这么横
提起立陶宛,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
但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立陶宛实在是太小了,并且立陶宛不仅小,而且还不像以色列那样自立自强。
所以平时既没有什么国际话语权。
也发生不了什么国际大新闻。
总之这是一个躲在欧盟大家庭里混饭吃的小角色,但是立陶宛是不是一无是处呢?
事实上还真的不是这样,毕竟敢在祖师爷面前班门弄斧,手里还是得有两下子的,毕竟想成为跳梁小丑,也得有三分基本功不是。
能成为鹰犬的前提,也是得鼻子灵翅膀硬才行。
要不然一个四流五流的国家在我国面前嚷嚷,我们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那立陶宛究竟有何独特的本领呢?
首先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立陶宛是一个东欧小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和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面和白俄罗斯接壤,是传统的独联体国家。
全国总面积仅有六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连三百万也没有达到。准确的说,这个体量在我国只能是一个市的体量。
但立陶宛却有些比较厉害的拿手绝活,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激光技术以及生物技术、通讯技术,还有精密机床的制造领域。
那相信大家也会有点疑问。立陶宛体量如此之小,那究竟是如何获得这些关键技术的呢?
答案是从前苏联那里继承来的。
立陶宛自己是没有这个本事发展制造业的。三十多年前,立陶宛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处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最前沿,是被誉为处在核战争最前沿的国家。处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前苏联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也要对这个小加盟国给点特殊的恩惠。
所以在前苏联时期,庞大的苏联可以说是居全国之力,在立陶宛身上下足了功夫。
对立陶宛进行了有计划的激光产业建设,得益于前苏联庞大的人力物力堆砌。立陶宛成为了前苏联激光技术的重要工业区。
一九九一年立陶宛正式独立之后,立陶宛立即将继承前苏联的国防军事科技,拿到国际民用市场上转化换钱。凭借前苏联丰厚的家底,立陶宛开始在国际激光市场上大显身手。
要知道,在当时任何一家民企的产业技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与前苏联军事工业相抗衡的。
大量前苏联顶级军事科技的流出,使得西方各国喜出望外。
在西方各国的不断援助之下。
立陶宛开始犹如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型科技强国,并且掌握了多项独树一帜的专利技术。
九十年代初期,就连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也经常从立陶宛进口激光工业制品,
就此立陶宛获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避免了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的初期衰败命运。
目前立陶宛的激光产业,每年为该国创造了七千万欧元的直接gdp贡献,间接创造贡献可超过一亿欧元,
立陶宛全国就有二百九十多万人,仅这一个产业就能贡献约合五亿人民币的贡献,均分每个人也能获得将近两百块。
国家小也有国家小的好处,挣到一笔钱,人均gdp就嗖嗖的往上涨。
但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的激光产业与我国也有着比较大的贸易额。
我国也是立陶宛的第三大激光市场,但是立陶宛在我国面前上蹿下跳,也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虽然立陶宛在激光技术领域有一定的建树。
但是激光技术领域也不是我国的技术短板。
立陶宛的工业制品并不像光刻机这样重要,我国甚至可以完全自己找到替代品。
并且我们作为立陶宛的第三大市场,占据的比重非常的高,是立陶宛不可或缺的金主。
如果我国全部放弃引进立陶宛的激光产品,那么立陶宛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我们都知道市场决定科研的发展进度,没有市场转化经费,那么科研的费用要从哪里来呢?
稍懂地缘生存法则的人都知道。
小国的生存策略就是玩大国平衡,在大国之间不断的游走平衡,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样一来才能顺风顺水的发展更好,走得更长远。
俗话讲,嘴甜的孩子才有糖吃,但如果连这最基本的生存之道都不懂,在自身价值本身就不大的情况下,还要充大头。
跟一个世界级的大国打擂台,最后是什么结果,相信也不用小编多说了。
对于立陶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