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以色列博弈论经济学大师的学说

在当代经济学的理论殿堂中,阿里尔鲁宾斯坦(ArielRubinstein)是一位国际著名的博弈论经济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为当代博弈论理论领域中的“四君子”之一的鲁宾斯坦,在国际经济学界各个领域均有突出贡献,尤其注重研究博弈论在理论经济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他对经济理论与博弈论的修辞进行了反思,其研究成果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色列著名经济学家鲁宾斯坦于年出生在耶路撒冷,曾获得希伯莱大学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美国纽约大学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和经济学理论,且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等领域卓有创见。由于他在博弈论经济学领域中的巨大贡献,鲁宾斯坦教授曾任《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杂志》(JET)、《经济研究评论》(RES)、《博弈与经济行为》等9家国际顶尖英文学术杂志的副编辑和编委。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鲁宾斯坦讨价还价理论被认为是纳什讨价还价理论的重大进展。鲁宾斯坦亦比较了纳什讨价还价理论和轮流讨价还价理论,意在说明讨价还价理论应该从计算和论证转移出来。他对纳什讨价还价解做了详细评论与说明,认为纳什讨价还价的均衡解是建立在三个公理(对称性、帕累托最优、独立性)基础之上。纳什讨价还价模型为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原因是其精炼的公式可较为容易地嵌入其他包含讨价还价元素的复杂模型之中。与之不同,轮流讨价还价模型使用了非合作博弈方法,把议价过程和程序引入模型。但是纳什讨价还价和轮流讨价还价存在一定的联系:当谈判破裂风险的概率较小时,达成的协议则接近纳什讨价还价解。除了构建轮流讨价还价模型外,鲁宾斯坦还把讨价还价理论应用到市场中,分析讨价还价的市场均衡,即研究市场交易主体类型、时间、交易标的物等因素对市场均衡的影响。鲁宾斯坦等构建了包括买者、卖者与中间商的模型,意在明确中间商在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他提供了中间商行为的分析框架,把交易程序的性质和交易剩余分配的关系引入到模型,认为如果中间商在交易过程中采取经销方式(承担货物所有权),那么交易收益将偏向买方。如果中间商以代销(不承担风险)的方式进行交易,则买卖双方的收益是对称分布(相等)的。除此之外,鲁宾斯坦介绍了博弈方法在市场均衡分析中的作用,阐明博弈分析是对竞争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博弈分析优势主要表现在弥补供求分析框架所未考虑的时期因素、买卖人数、数轴概念(流量和存量)、议价与匹配过程等问题,同时,博弈分析方法仍可以明确竞争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随后,沿着这一方法和研究范式,鲁宾斯坦等研究了分散式交易、策略行为与瓦尔拉斯结果。考虑存在有限数量的代理人、配对匹配和讨价还价的市场。即使市场是无摩擦的,也不可能达到竞争性均衡。如果要得到唯一的竞争均衡解,则需要限定代理人使用的信息量,例如买卖组合的数量以及时期因素。鲁宾斯坦:《经济学与语言》直到如今,当代经济学家似乎还很少有人注重经济学分析中的语言问题。到了20世纪末,博弈论经济学大师鲁宾斯坦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和博弈论经济学的语言问题。当然,在当代各种交叉和门类繁多的社会科学王国中,用规范的数学工具分析语言问题,作为一个博弈论经济学家的鲁宾斯坦并不是第一人。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随着近百年来数学方法在天文、物理、化学领域所获得的惊人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家运用数学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讨论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的现象和问题。尤其是随着数理逻辑、功能语法和系统语法在当代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开始运用数学工具来分析语言现象。作为一位博弈论经济学家,鲁宾斯坦出于自己理论理性的直观以及当代主流经济学最优化推理的思想习惯而迳直探及到经济学与语言问题的。这一点,可以从鲁宾斯坦从他一开始对他为什么思考语言问题所作的自我表白中得以确知。他之所以思考经济学与语言的关系,是想弄清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理论与语言问题相关?他的回答是:“经济理论是对人们相互作用中的常规性(regularity)进行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人类相互作用中的最基本和非物理性的常规性就是自然语言。”由此鲁宾斯坦认为,“经济学试图将社会制序解释为从某些函数的最优化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常规性;这一点对语言也是适用的。”上述认识,自然决定了鲁宾斯坦的理论探究思路,这就是从主流经济学和博弈论中最优化选择的常规套路和新近发展(演化博弈论)的一些理路来探究语言的性质、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于是,这就有了鲁宾斯坦博弈论视角的语言经济学的分析和尝试。鲁宾斯坦:博弈论的修辞在谈到博弈论的修辞时,鲁宾斯坦是从博弈模型中所“借用”的日常术语的反思开始的。鲁宾斯坦明确指出:词语是任何经济模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一个经济模型与一个纯数学模型的实质性的差异就在于,经济模型是数学结构与解释的组合。”既然如此,要理解博弈论的局限性,照鲁宾斯坦看来,首先就要从修辞学上审视这些博弈模型中的日常语言词语的含义。例如,在博弈论中,恐怕人们用得最多的术语就是“策略”(strategy)一词了。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鲁宾斯坦对“策略”等博弈论术语语义的种种界说的回顾和理论梳理,还并没有涉及到经济学语言问题的实质。鲁宾斯坦对博弈论术语词义讨论的有价值的地方,是在于他对任何词的词义均有模糊性这一点的逻辑分析。一个词的涵义有模糊性,与语言(任何语言)的本身性质有关。对于这一点,许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同时认识到了,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说明。作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位重量级的博弈论理论家,鲁宾斯坦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任何词和术语都有其模糊性的一面这一点的说明,确实是有其独到之处的,这就是从语言和人的思维结构中的最优二元线序特征来说明问题。鲁宾斯坦对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语言反思,只是限于对经济学模型中的具有“解释”功用的日常语言构成部分的初步反思,他目前还没有意识到,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话语”(discourse),更没有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话语”本身也有一个语言问题。在当代经济学探索的前沿边界上,博弈论研究蓬勃发展和博弈论模型分析在当今大行其道的研究态势中,博弈论好像霎时间成了时尚经济解释的一种“万能药”了。在当下经济学研究的世风中,不论研究中国或国际上现实经济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无论是研究银行、股票、证券市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司治理结构。还是试图解释民营经济、家族企业、三农问题、收入分配等等,都会涉及运用某类博弈模型,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博弈分析。在“论博弈论的修辞”中,鲁宾斯坦指出,就博弈论为策略互动情形中的行为提供指导而言,现下许多人都认为博弈论是“有用的”。这一流行观点,为博弈论专家所使用的词语和修辞———如“博弈”、“策略”、“解”等等———而得到加强。就在博弈论大行其道的今天,鲁宾斯坦这位博弈论大师却直言说他怀疑博弈论的实际可用性,并且深刻地提醒人们,博弈论并不能告诉一个经理如何经营他们的企业,甚至并不能使市场营销经理改进他们的谈判策略,更不可能增加人们的IQ。通过对博弈论修辞的反思,鲁宾斯坦(Rubinstein,,p.75)尖锐地指出:“我认为博弈论的修辞确实对人有误导作用,因为,它给人一种印象,认为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由此,鲁宾斯坦进一步表明,他要通过对博弈论修辞的反思,说明两点:(1),人们想从博弈论中学到在策略互动环境中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但这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策略”并不能被理解为一种行动过程。(2),在博弈论中,一些数学公式的大量运用造成了一种它的精确性的假象。事实上,它并没有任何现实基础。基于这一反思,鲁宾斯坦(Rubinstein,,p.79)发现,博弈论中“策略”概念的两种核心形式———即策略博弈中的扩展型策略和混合策略———看来更像是某些“信念”而不是“行动计划”。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个博弈论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都要重新思考了。总结鲁宾斯坦对博弈论本身的反思确实是超前、深刻和发人深思的。他的作品风格极具原创性,且惊人地简约。鲁宾斯坦的主要代表著作包括:《讨价还价与市场》、《博弈论教程》、《有限理性建模》、《经济学与语言》等。由于其对理论经济学的突出贡献,鲁宾斯坦被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外籍荣誉会士()、计量经济学学会会长()等,并获得以色列奖()、ErwinPleinNemmers经济学奖()等奖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