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走出的以色列总理,能听懂中国话,直
哈尔滨走出的以色列总理,能听懂中国话,直言自己的“根”在中国!
以色列国,简称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红海和埃及,其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在《圣经》中,以色列意为“神勇斗士”。
熟读世界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其国民大部分是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题的民族国家。
有一种声音称,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虽说在全世界总人口中,犹太人只占了百分之零点几,但犹太人却是拥有诺贝尔奖得主人数最高的民族。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百分之二十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
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犹太人也比较多,例如: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宗教领袖耶稣、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犹太人在文学、科学、经济以及音乐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埃胡德·奥尔默特,以色列前总理,对于他而言,以色列是他的祖国,而他的根却是在中国的哈尔滨。他是一个从中国哈尔滨“走出去”的犹太人,经过多年努力走上了人生巅峰,被委任为以色列的总理,此时的他不忘祖辈的遗命,对于他而言,东北便是他的根。
年9月30日,埃胡德·奥尔默特出生在以色列的一座城市,和土生土长的埃胡德·奥尔默特不同的是,其父母和祖父都曾经是在中国哈尔滨生活过很长时间的犹太侨民,至于他的祖父更是长眠于哈尔滨。因此,在他年幼的时候,他便记住了哈尔滨这个城市,希望有一天能够到那里去看看自己的祖父。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犹太人有着非常特殊的民族特色,因此这个民族被当时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视为异类,遭受到了被驱赶和屠杀的命运。对于犹太人来说,那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刻。许多犹太人为了生存,开始背井离乡寻找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没多久,一些犹太人便找到了一个可以安然生活的地方,这便是中国的东北。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历史久远,我国自古以来就奉行着“远来是客”的待客之道,这种良好的包容心态接受了逃难而来的犹太人。经过重重磨难后,犹太人到达了寒冷的哈尔滨,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在众多犹太人中,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便是其中的一分子。年,约瑟夫夫妇带着儿子莫尔杰哈伊(奥尔默特的父亲)迁居中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约瑟夫用尽了心思,将家族希望都寄托了儿子莫尔杰哈伊的身上。而莫尔杰哈伊也没让他失望,考上了哈尔滨本地有名的大学。
在哈尔滨生活了十五年后,莫尔杰哈伊趁着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真正的故土。在临走之前,其父约瑟夫却做出了留在中国,拒绝回到以色列的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早已经扎根在哈尔滨了,在他内心深处,哈尔滨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要永远地留在这里。
看到父亲约瑟夫做出了留在哈尔滨的选择,莫尔杰哈伊只好带着自己的妻子以及儿子(奥尔默特的哥哥)回到了以色列。回到以色列后,莫尔杰哈伊的妻子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这便是奥尔默特。
由于奥尔默特的出生在哈尔滨,所以对哈尔滨、以及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印象非常时刻,所以经常给弟弟说起那些在哈尔滨的快乐时光。再加上奥尔默特的父母也经常会用东北话进行交流,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奥尔默特内心深处也把哈尔滨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年,约瑟夫在哈尔滨逝世,他生前的愿望便是将自己埋葬在哈尔滨这块土地上。莫尔杰哈伊也尊重了父亲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哈尔滨的犹太人公墓中。
年6月,奥尔默特作为以色列副总理进行了首次访华旅程。在这次访华行程中,除了首都北京外,他还去了他最想去的地方——哈尔滨。到了哈尔滨后,他专程去了犹太人公墓去祭奠了他的祖父。
在这里,他还公开表示:“我的根是在中国的,这里是我父母的出生地,我的祖父埋葬在这,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就是半个哈尔滨人。”同时,他还非常感谢中国给予他父辈以及其他犹太人的帮助,他非常喜欢中国,对中国的这份特殊情感非常深厚。
小结:
作为一个并未在中国出生,也未在中国生活成长的外国人来说,由于家族的长辈们对于中国的这份感激之情,而心怀感恩、不忘根本,奥尔默特的这份特殊的“中国情怀”让国人十分动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国人会喜欢上中国文化,会爱上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参考资料:《圣经》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