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防空兵骚操作首都防空圈部队,为何
年1月11日,伊朗承认了此前8号在该国首都德黑兰附近“坠毁”的乌克兰客机并非是“坠毁”,而是该国防空部队的“失误”(导弹攻击)操作所造成的。
在客机刚失事时,伊朗方面给出的官方说法是“机械故障”坠毁,直到3天后才予以承认是“误击”。如此态度,使得这起击落客机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无限放大。
事发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
既然如今已经确认是伊朗防空部队的“骚操作”了,那么不妨谈谈伊朗防空兵的问题,在1月8日事发的时候,伊朗的防空部队究竟是怎样将客机“误击”的?
首先,我们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看,防空兵想要“误击”这架客机得满足多少条件。
第一:伊朗防空部队不能识别这是一架客机;
第二:伊朗防空部队不掌握该机是从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的;
第三:伊朗防空部队的开火权限不高;
第四:伊朗防空部队空情分享机制很差;
客机被导弹攻击前的飞行状态
按照防空兵作战的基本流程,探测到目标后,要识别并确认目标,之后请示打击,下令打击的权限一般不在基层官兵手中,而是要视不同等级的战备情况而定。得到允许开火指令后,才进入发射程序。
道尔M1是野战防空系统的设计,从探测到目标至发射导弹的反应时间是5到8秒,要快于要地防空导弹,因此当时客机才起飞几分钟(其中大部分时间在道尔系统的探测范围之外飞行,下文会提到)就被导弹命中。
但毫无疑问,伊朗道尔导弹的操作手显然是判别错了目标,基本就是探测到目标——(识别错误)——直接打击的节奏,但打得是客机。
另外即便道尔导弹的性能可以快速反应,但是导弹操作手一般无权自主决定发射,而要由上级综合情况下令攻击,伊朗这边显然没有这个程序。
一个国家的首都防空圈部队如果是这个水平的话,可想而知问题有多严重了。
那么伊朗防空兵在当时为什么没有识别出客机?而且不掌握该机空情的情况下,连正常开火程序都没有走就发射导弹呢?
随着更多信息的公开,我们现在已经基本能知晓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了。
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
1月8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导弹部队对美军驻伊拉克基地进行了打击,而该国也的确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按照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所说:
一周前,地区局势非常紧张,发生冲突可能性非常高,双方的武装力量都高度戒备,德黑兰防空系统增加了一些新系统,发射导弹的系统位于德黑兰西部,是事发前的午夜刚刚增加上的。
我们知道这是一支装备了道尔M1导弹的部队,被加强部署在了德黑兰附近的一处机密设施(导弹工厂)附近,执行防空任务。
道尔M1是野战防空导弹,不是要地防空导弹,其通常是装备于野战部队,担负野战防空任务。
伊朗防空部队中高性能导弹较少,因此野战防空导弹也常被用来执行要地防空任务,倒也不算稀奇。伊朗革命卫队装备这款导弹后经常将其部署在弹道导弹设施等重要区域,担负区域防空任务(道尔M1的射程是12公里)。
道尔M1三坐标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25公里,相控阵火控雷达最大跟踪距离20公里,电视跟踪装置跟踪距离20公里,图中机场到导弹的部署位置基本是该导弹系统的最大探测距离,若以客机起飞点来计,则要超过25公里。
在道尔阵地和霍梅尼机场之间,有一处山区,客机起飞时飞行高度较低,由于山区的阻挡,实际上其起飞时处于道尔系统的雷达盲区。等到道尔导弹的雷达发现这架客机,其已经处于一定的高度了,故而仅靠道尔M1系统(请注意这个前提)可能无法判知客机是从霍梅尼机场起飞的。
而通过上面伊朗革命卫队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
这支道尔M1部队并不属于伊朗霍梅尼机场附近原有的防空部队,而是在几个小时前的午夜增加的。换言之,该部对于附近的空情并不熟悉——套用一句军事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话,该部是执行陌生地域环境下的防空作战。
而且临时部署到导弹工厂的该部大概率只是依靠自身系统执行单独防卫作战,就道尔M1导弹的打击半径来说,这个作战单位只对导弹工厂的防空负责。
因此该部可能并未与要地防空部队联网,同时不能分享要地防空网的空情和民航方面提供的信息(时间上也很紧张,从该部部署到事发仅有几个小时),或者说至少是共享信息渠道并不通畅。
伊朗革命卫队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其机动防空系统较为独立的情况很正常(下文会有说明),而且其经常执行机密性任务(包括这次对导弹工厂的防卫),更不会主动与民航及国防军防空系统进行融合。
各系统之间未能共享信息、该部又是临时夜晚加塞,道尔M1系统的探测范围还有限,再加上中间山区的遮挡,这导致了其未能掌握客机是从伊朗霍梅尼机场起飞的这一重要情况。
这个情况很关键,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防空部队会愚蠢到将从本国机场起飞的飞行器视为敌机的地步,除非就是把起飞的飞机当敌机来打。如果部署到导弹工厂的道尔M1不掌握该机的起飞点信息,那么将进入正常的探测——验证——上报——攻击的作战流程。
按照伊朗革命卫队的说法,当时发生的情况是:
此前有情报称有巡航导弹袭击伊朗的危险,所以该架飞机(乌航)被导弹系统操作员误认为是巡航导弹,该名操作员本来应该向上级汇报,但似乎通讯出现问题,所以他有10秒时间来决定是否发射导弹,但他做了错误的决定。
这就解释了我们之前的疑惑:
第一:在探测环节,操作人员的确探测到了客机的存在;
第二:在识别环节,操作人员将客机误认为了巡航导弹;
第三:验证环节,因通讯系统出问题而无法上报;
第四:开火环节,也因通讯系统出问题而被省略,由导弹操作手直接进行了攻击。
所以,在客机起飞仅仅几分钟后,道尔M1发现这架客机后不久,这支防空部队的操作员便完成了开火,其中识别错误后之后的环节全部省掉,进而以大大缩短于正常作战流程的时间完成发射导弹,酿成了巨大的恶果。
请注意,这些环节是有问题的。
第一:所谓巡航导弹袭击伊朗的情报来源可不可靠?
第二:为什么道尔导弹的操作手会将目标明显的客机误认为是巡航导弹?要知道这两者的雷达信号和运动轨迹是相差很大的。
第三: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导弹系统出现了通讯故障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第一:事实证明巡航导弹袭击伊朗的情况不存在;
第二:道尔M1导弹本身的性能是可以应对中低空固定翼战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的,就导弹的基础性能来说,识别不同类型目标的能力是有的。而且巡航导弹在陆地的飞行高度通常在50米以下,山岳丘陵地区是米以下。而当时飞机尽管还在爬升阶段,但高度已达米,且还在不断爬升,如果是巡航导弹的话,其轨迹必然是向地面目标的,而不是向更高空,因此这个疑惑是非常大的。
第三:关键时刻的通讯问题,如果通讯正常的话,相信稍微有些经验的指挥官能判明情况,但显然没有。
鉴于伊朗革命卫队在事发后的种种表现,我们不敢确保其现在说出来的话就是真实的。
如果这些信息是假的,那么我们在不掌握其核心情报前提下也不能证伪。
但如果其说的是真的,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设备老化出现故障。
伊朗在年与俄罗斯签署了道尔M1导弹的协议,到年一共29套导弹系统交付完毕。也就是说,最晚接装的道尔M1如今都有13年时间了。期间伊朗遭到多轮制裁,道尔M1这种比较精密的武器出现设备老化等故障是可能的。
第二:人员业务素养和心理素质太差。
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经验较少的操作手会出现发懵的情况,这时候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是要出问题的,尤其是还肩负着守卫导弹工厂重任的情况下,甚至在通讯上也不一定是设备问题。可能就是操作手太过于紧张,将平时的训练全部抛之脑后,误将客机识别为了巡航导弹,然后在上报时也没有正确使用通讯系统所致。
如果这种情况真出现的话,那么这支防空部队的人员素质真是差到了极点。
第三:电子战干扰。
年9月6日,以色列空军战斗机空袭了叙利亚一处核设施,但叙军部署在周围的道尔M1导弹全部没有反应。
年7月18日解放军报文章《“外科手术式”空袭缘何屡屡得手》中的相关论述
事后证实以色列空军使用了美国“舒特”网电攻击系统,该系统可以侵入对方的防空系统中,监视敌方雷达,并设置假目标,甚至还可以植入算法软件包,对其防空系统进行一定操控。操控完成后,则可以撤出,而且不留痕迹。
以上情况都能导致伊朗的道尔M1导弹系统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以至于以中低空性能突出的导弹,未能识别出明显的客机目标,并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进行了射击,最终酿成了恶果。
就伊朗革命卫队目前的反应来看,多次强调是“个人失误”,且其航空航天部队司令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称:宁愿自己死,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并称对这起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另外伊朗方面将操作导弹者定义为是“犯罪者”,并表示将升级作战系统和流程。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恐怕电子战的可能性不大,操作手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伊朗革命卫队误击客机后,进行了消息封锁,伊朗政府机构和民航方面在第一时间是不被获准了解详细信息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客机出事之初,伊朗政府的表态坚决不承认客机是被击落了,因为他们可能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那伊朗革命卫队凭什么敢这么做呢?
这得从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说起,当时的伊朗军队是从巴列维时代倒戈而来的,不被霍梅尼信任,因此后者组建了革命卫队。
在随后的两伊战争中伊朗革命卫队迅速壮大,并逐渐成为与国防军并行的一支正规军队,相对国防军来说,革命卫队地位更高、特权很多,虽然革命卫队名义上受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指挥,但实际上其独立性依然较大,是自成系统的一个特殊产物。
所以伊朗革命卫队在误击客机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封锁消息,进而导致了伊朗政府在国际舆论面前颜面无存。
所以,这起误击客机的悲剧,就目前掌握的这些信息来看,可能就是这样了。虽然其中不可思议和疑点颇多,但我们还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伊朗必须对误击客机造成的人遇难的悲剧负责;
第二:伊朗的临战部署太过业余,在全国备战状态下,不应该再让民航机起降,以免造成悲剧;
第三:伊朗防空系统存在巨大漏洞,无论是系统整合、设备完好和抗干扰水平还是军队的训练上都是极弱的;
第四:伊朗革命卫队的独立机制使得伊朗国防力量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形成合力;
第五:伊朗的一处导弹工厂位置就此曝光;
第六:伊朗在事发后的糟糕应对和前后不一的表态使得国家形象遭到极大打击。
这起事件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伊朗无论现在做什么都只能是尽力去挽回损失,但是这个损失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挽回的。
伊朗在国家形象受到重创之后,其政府威信度将大大下降,今后伊朗方面不管说什么,大家都不敢信,即便其说的可能是真的。
另外伊朗防空系统在这起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巨大问题恐怕也会给伊朗的对手随后提供了参考依据,如果人家真的动手,恐怕伊朗空防连电子战阶段都扛不过去。
自己种下的恶果,所承受的也必然是自己。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也是诸多诱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伊朗的双轨武装力量体制、革命卫队的特殊存在、战备训练程度的不足及危机应对能力的薄弱都是造成这起事件的自身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