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进攻埃及,为何英国

中东战争是指中东各国与以色列矛盾,为何英法介入第二次中东战争?

犹太人复国建立以色列后,中东地区就开始无休止的冲突,从年到年,中东地区先后发生5次战争,给无数无辜平民造成了伤害。

中东战争是以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但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与法国也参战了,给中东地区的冲突带来复杂性。

那么为何英法两国参加中东战争呢?

战争起因

中东战争的起因并非因为埃及与以色列的矛盾,原因是一条河,这条河便是苏伊士运河,这是埃及所建的国际航道,全长公里,但此运河却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使欧亚两大洲航程大为缩短,也成了欧亚非三洲的主要通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运河开通以来,一直被英法两国所控制。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后,在运河区建立最大的军事海外基地。年,英国又与埃及签订条约,确定了英国在运河区拥有驻军权。

二战结束后,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由于英国已经没有实力阻止这些殖民地区的独立。埃及也出现了独立运动,埃及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后,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

这个条约的废除,实际就是脱离英国控制,年7月23日,纳塞尔率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把英国扶持的法鲁克王朝推翻,并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面对埃及政局变化,以及强烈的反英态势,年,英国与埃及签订协议,同意分批撤军。实际上这是英国缓兵之计,英国不想丧失他们在埃及的利益,想用分批撤军拖延时间,然后再寻找机会。

在埃及反对浪潮中,英国于年6月把军队撤出埃及,不过英国还留了一手,依然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当然这条河由英法两国共同拥有。埃及政府不可能把运河权力交给外国人管,于是埃及政府于年7月26日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要求运河公司全部财产都要移交给埃及。

苏伊士运河很赚钱,埃及要收回来要建水坝,而且这样一条赚钱的运河,怎么可能让外国管理。但英法不想失去运河管理权,他们还想从中获利。于是就策划一些国家召开所谓的“国际管理会议”,年8月16日,英国召集22个国家在伦敦开会,目的就想让英法两国的管制权合法化,但会议不了了之。

9月19日,英国又拉美国、法国等18个国家再接着开会,试图建立一个“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也没能达成协议。

年9月30日,英法两国向安理会提交苏伊士运河国际管理问题,但遭到安理会的否决。

英法两国的目的没能成功,两国决定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为了达成战争目的,法国拉以色列参与。以色列与埃及当时仇恨很大,而埃及不让以色列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以色列早就对埃及不满,并早在一年前就制定了侵占埃及西奈半岛、加沙地带的作战计划。

面对法国的邀请,以色列当即同意参加作战。法以先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法英两国制定作战计划。

由此可见,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不是以色列,英国与法国才是真正的发起国。

战争结局

战争首先由以色列发起,而且整个作战过程基本按作战计划实施。以色列首先派军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进攻。于是埃及把大量军队调往西奈半岛,致使埃及国内空虚。

英法两国最初以保护运河区安全为由,要求埃以停火,要求埃以两国都要从苏伊士运档口两岸撤出,而且要求埃以两国同意英法联军派军占领的相关港口及区域。

这显然是让埃及放弃苏伊士运河权力,纳塞尔拒绝的英国要求,他当然明白这是英法以商量好的计划。于是英法两国派舰队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湾及海上的航空母舰出动战机,轰炸埃及的军事设施,造成埃及两面作战。

此次战争,埃及肯定打不过英法以三国,埃及伤亡惨重,损失了架战机,而且伤亡两万多人,5个城市遭到打击破坏,一万多栋民宅被毁。

英法两国虽然按计划进行,也占得了便宜,但在塞得港的争夺中,英法联军遭到埃及军民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完全占领塞得港。

此次战争也让美国与苏联骑虎难下,因为当时苏联正全面应对匈牙利问题,没精力顾及埃及。但苏联解决匈牙利问题后,开始了一系列行动。主要写了三封信。一封给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认为以色列的行为“使以色列继续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发生了问题”,这句话意思,就是警告以色列,如果再打下去,国家可能不存在了。以色列方面接到苏联信以后,连忙向联合国表示接受一切不附带条件的停火建议。

苏联给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的信的口径是一样的,苏联告诉英法两国,如果比英国还厉害的国家,进攻英法,你们将如何处置呢?这信也在敲打英法两国,苏联支持埃及,而且苏联要进攻英法,况且苏联还有核武器。

英法两国不敢惹苏联,向美国求助,希望借助北约制衡苏联。但苏联已经给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认为这场战争如果继续打,很可能要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告诉美国,美苏都是核大国,如果发生战争,美苏都要负责任。

美国此时很清醒,而美国与埃及关系还可以。但如果美国支持英法以三国,与苏联打起来,势必会造成核大战。

美国很矛盾,因为苏联站在维护和平的一面,如果美国支持英法以就会惹怒阿拉伯国家。美国玩了一招,对外称既不与苏联联合采取行动,也告诉英法两国,北约不会出兵帮助他们,并限定英法撤军。于是美国又成了道义的一方。很显然美苏站在一起了。

最后英法不得不撤军。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权力,也允许以色列在亚喀巴湾航行。

改变格局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也可以说是一次小型世界大战,因为并非中东国家参与了,还有域外大国。

而美国与苏联为了各自利益,很巧妙的站在一起。如果两国都不清醒,都出兵作战,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打响。但美苏两国都不愿看到这个结局。

另外,通过苏联的核武威胁,让法国立志要研究核武器。因为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苏三国都是拥核国家,法国没有核武器说话不硬气,后来法国成为拥核国家。

此次战争,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地区战争,但能看出苏联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很大,已经能阻止地区战争。当然从这次战争后,法国与美国便产生了芥蒂,认为美国不可靠,也让世界诞生了又一个拥核国家。英国也成为没落的帝国,其势力也逐渐退出埃及。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