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出海机遇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征途是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本刊特约作者陈远/文
受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年全球汽车厂商举步维艰。分析机构预测,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万辆,全球汽车产业营收减少超过亿美元。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却在自主品牌崛起的拉动下,走出了一条向上曲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万辆,同比增长25.1%,市场份额达到44.1%,比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据预测,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将达到万辆,比年万辆的销量增长3.1%,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局面有望得到扭转。
中国品牌汽车年的出口表现出色,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新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3万辆,同比增长1.1倍。其中,11月出口量高达20万辆,同比增长59.1%。在此背景下,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均大幅增长,创下新高。如,年1-11月,上汽乘用车出口24.5万辆,已超过年出口总销量;奇瑞汽车累计出口23.79万辆,同比增长.6%;长安汽车累计出口10.9万辆,同比增长%;吉利汽车累计出口近10万辆,同比增长约61%;江汽集团累计出口6.8万辆,同比增长.8%。
“出口是年中国汽车市场很大的增长点,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疫情导致其他品牌产品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汽车产品在档次上相较此前提高许多,性价比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年中国汽车总体出口市场或将达到万辆的规模,年汽车出口量也将维持较高增长。
陈士华表示,以往中国品牌燃油车出口至发达国家较难,而新能源车则不同,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已出口至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国家,成为拉动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东吴证券的预计,中国汽车出口仍将继续增长,至年有望突破万辆。
出口呈爆发式增长
-年,中国汽车年出口辆均在万辆左右,进入年后出口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10月当月出口更是达到23.1万辆,刷新了中国汽车出口的单月历史纪录,环比增长33.8%,同比增长1.1倍。
对于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高速增长的原因,东吴证券认为,首先是车企主动推进海外市场布局,车型导入以及联合当地经销商,发展加速。以上汽MG、奇瑞等为代表的国内老牌出口车企以及长城等全新布局车企加速海外市场车型导入,利用自身性价比优势抢占了南美、俄罗斯、非洲等各地区铃木、起亚、本田等的市场份额。其次,海外疫情相对严重,国内受益本土汽车工业供应链完善等原因影响较小,出口条件便利。年尤以印度为代表的海外市场疫情较为严重,对本土供应链影响较大,利好国内车企出口产业布局。
华福证券表示,年中国汽车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有:中国疫情控制较好,对海外生产的替代效应;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贡献,根据中汽协统计,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贡献度为43.3%;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经营多年后,产品力和品牌均得到大幅提升。
从出口汽车类型看,乘用车是出口的主流品种,占出口约3/4,近年来占比较为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明显,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显著增长,年前三季度占比约1/4,已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驱动力。从出口的区域结构看,亚洲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区域,但占比回落,由年的45%降为年前三季度的33%;欧洲区域占比大幅增长,由年的6%提升至23%,主要为中欧和西欧国家,显示中国车企产品力的提升。
从出口车企的维度来看,自主品牌贡献出口增量占比75.80%,为年1-9月推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力量,其中奇瑞、上汽系、特斯拉增量最大。东吴证券对年1-9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进行车企层面的拆分显示,奇瑞汽车(占比18.8%)、上汽乘用车(占比15.3%)、特斯拉(上海)(占比15.0%)、上汽通用五菱(占比8.9%)、长安自主(占比6.9%)、吉利汽车(占比6.0%)、长城汽车(占比5.9%)、上汽通用(占比5.3%)排名前列,八家车企累计增量占合计增量的80%以上。
从出口国家的维度来看,智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增量较大。东吴证券对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进行出口国层面的拆分显示,增量主要出口国来自智利(占比18.2%)、俄罗斯(占比15.3%)、澳大利亚(占比11.8%)、埃及(占比7.3%)、印度(占比6.6%)、巴西(占比6.5%)、印度尼西亚(占比6.3%)、墨西哥(占比5.1%)以及英国(占比4.1%)。
事实上,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实现在更多海外市场的突破,在多个市场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口碑日渐提升。
据报道,截至目前,上汽乘用车已进入6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年1-10月,上汽乘用车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累计销售突破3.5万辆,位列澳大利亚乘用车市场第九,较上年提升8位;在南美乘用车市场则排名第五。
年前11个月,长城汽车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累计销售突破两万辆,同比增长%,成为当地销量增速最快的中国品牌,澳新市场也成为长城汽车整车出口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
吉利汽车年在海外市场迎来了爆发期:首批出海的几何C车型,在以色列上市当月累计订单就达到了辆;在菲律宾,吉利汽车月销量创下新纪录;在卡塔尔,吉利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跻身前十的位置。
欧洲和亚洲市场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布局的重点,在9月举行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展出了在国内人气很高的小型电动汽车欧拉等热门车型。同是在9月,红旗汽车战略车型——纯电动智能SUVE-HS9宣布出口欧洲,实现了在海外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突破。1月至11月,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累计实现向欧洲客户以订阅模式交付辆汽车,领克品牌出口至欧洲市场的发运量达到辆;年下半年,领克“亚太计划”启幕,领克01也完成了在科威特上市。
具体来看,在智利市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不断开拓积累下,当地品牌认可度逐步提升。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在智利销量同比年同期增长4.46万辆,市占率同比上升6.77pct。其中,市占率提升较多的自主品牌依次为奇瑞(3.53pct)、上汽名爵(1.62pct)。
东吴证券表示,智利是奇瑞重要的战略市场,年3月,奇瑞艾瑞泽5在智利完成首发上市,拉开全球同步发售的序幕。产品方面,奇瑞在智利主要销售瑞虎系列和艾瑞泽系列;渠道方面,奇瑞在智利的代理商为政府背景深厚的SKBerge公司,在总代和终端网络的配合合作营销下,奇瑞市占率自年以来持续上行。上汽旗下的MG品牌在智利也广受认可,年获得智利最佳品牌荣誉,年以来市占率持续提升,趋势明朗。
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市占率提升,东吴证券认为主要系长城汽车等在俄罗斯的产能布局日益完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在俄罗斯销量同比年同期增长3.76万辆,市占率同比提升2.55pct。市占率提升较多的中国自主品牌依次为奇瑞(1.56pct)、长城(0.92pct)。
其中,作为最早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长城汽车已实现本地化生产。4年进入俄罗斯市场,8年签署长城汽车在俄代理商伊利托公司,目前是在俄销量最大的中国汽车品牌。年,长城汽车斥资33.3亿元在俄罗斯的图拉州设立全资子公司,生产基地计划年产能15万辆汽车,主要生产SUV车型。年6月,图拉州工厂一期8万产能项目正式竣工投产,是中国汽车品牌首个海外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
目前,长城汽车导入俄罗斯市场车型包括紧凑型SUV且定价较低的哈弗F7,H5、H6、H9、H2以及风骏7。哈弗F7也为图拉工厂下线的首款车。在价格方面哈弗F7起售价为.9万卢布(约为12.31万元),与销冠现代ix25定价相近,但空间、动力、智能化等配置强于竞争对手。年1-9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销售的主力车型仍为哈弗F7,合计1.67万辆,同比增长.23%;哈弗初恋7月在俄罗斯市场开始销售后表现良好,上市三月销量辆。
东吴证券认为,自主品牌在澳大利亚市场市占率提升主要原因包括:澳大利亚本土品牌停产;长城等自主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在澳大利亚销量同比年同期增长2.89万辆,市占率同比提升3.11pct。市占率提升较多的自主品牌依次为上汽名爵(2.05pct)、长城汽车(1.06pct)。
从出口战略看,各大车企对于更多更快进入海外市场有着更多的期待。
据报道,上汽集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从以国内业务为主转向深耕国内市场与拓展海外市场并重发展。通过全产业链出海,重构上汽集团销量结构,力争海外销量突破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的15%,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年,上汽集团欧洲销量将冲击30万辆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70%至80%,并实现入门级到中高级产品全覆盖。
江汽集团也在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变单一汽车出口为全产业链输出。“十四五”期间,江汽集团已将国际业务视为战略性核心业务,提升到与国内业务同等的地位。为此,江汽集团制定了年国际市场销量规模达到15万辆的战略目标。
奇瑞汽车的海外战略十分明晰,“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实现“双50”,即年出口50万辆汽车、实现50亿元出口利润,这意味着奇瑞汽车年销量的四分之一将由海外市场贡献。
吉利汽车对外战略也雄心勃勃,其制定的“龙湾行动”包含全面推进吉利全球化进程,实现技术出海,计划到年海外销量达到60万辆。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构建全球+海外销售网点,进军欧洲、亚太新能源汽车市场。
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小鹏汽车的P7已于10月25日开始在挪威正式发售;在年广州车展首次亮相的全新智能旗舰SUV小鹏G9是针对全球市场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车型。小鹏汽车还将继续在挪威和欧洲其他市场积极布局,未来将在瑞典、丹麦和荷兰不断完善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的长期目标是50%销往国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突破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万辆,汽车出口有望超过万辆。《中金汽车白皮书》也预计,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突破10%临界点,新能源汽车将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出口市场有望实现多倍增长,龙头自主车企将打开翻倍成长空间。
新能源车助攻
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给了中国汽车产业更多赢得市场的机会,已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年1月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9%。其中,11月新能源车出口3.7万辆,增长贡献度为32.9%。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靠前的车企有上汽乘用车(辆)、长城汽车(辆)和比亚迪(辆),其他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在持续上升。
燃油车时代,欧美、日韩等车企起步早,在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层面,以及品牌、渠道层面累积了深厚的优势。自主品牌落于人后,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在外观、内饰、配置甚至做工用料等多方面均不落下乘,但是在驾驶与操控性能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自主品牌的价值和口碑始终难以提升,长期蜗居于中低端市场。根据安信证券统计,-年自主传统乘用车ASP约为10万元,远低于合资品牌的20万元,表明合资品牌的高溢价。
中信证券表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几点变化:一是电动化降低造车门槛,吸引新参与者。除存量车企外,目前已有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以及部分传统地产企业入局造车。
二是电动车供应链更加开放,价值量发生转移。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如发动机一般自供,变速箱则一般由Tier1稳定配套;电动车“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供应链更为开放,为中国供应商的全球配套机遇。
三是由特斯拉引领,电动车企全球市场获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