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真的要跟病毒共存
新冠病毒流行也许是未来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那么,我们真的要跟病毒共存吗?
目前,我国正面临德尔塔新冠变异病毒带来的严峻挑战。这种病毒真的能突破疫苗免疫吗,我们是否真的要跟病毒共存?
近期,以色列卫生部称辉瑞疫苗有效率仅为36%,发生突破性感染主要为德尔塔病毒;英国公共卫生部方面结果显示,疫苗对德尔塔病毒有效性为88%。两项结果大相径庭,我们可以相信哪一边呢?
我的观点是,两者关于有效性的定义不同。英国人所讲的有效性,大概是指预防重症和死亡;而以色列讲的却是预防感染。从国际上的数据来看,目前的疫苗显然对于预防感染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换句话说,疫苗是一年前根据新冠病毒研发的,而现在已经出现了德尔塔变异株,显然,旧的疫苗无法有效预防新的德尔塔变异株感染。
那么,继续研发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的疫苗又如何呢?或许,当疫苗研发出来之后,新冠病毒又变异了,结果又是无法有效预防新的变异株感染了。如此看来,通过疫苗来抗疫(特别是预防变异非常快速的新冠病毒)是不可能成功的。
美国CDC最新报告数据也很不乐观,在马萨诸塞州近期的余名感染者中,74%为疫苗完全接种者;住院治疗的5人中的4人已接种疫苗。基因测序显示,90%的感染者为德尔塔病毒感染,打过疫苗的人鼻腔内的病毒量与未接种的人相同,可认为传染性相同。CDC警告说,德尔塔病毒传染性与水痘相似,比普通感冒、大流感、天花、埃博拉、MERS和SARS更强。
从中医来分析,德尔塔病毒其性质属于湿热疫毒,也有学者认为是暑湿疫,其根本概念是一致的。即今时的德尔塔病毒既有湿的性质,又有热或暑的性质。湿则伤脾,因为脾主运化水湿;热或暑则伤气,气伤则营卫失调,进而导致邪入三阴,造成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光是研究病毒的基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研究人体的正气,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否则,光是在病毒上下功夫,这是向外求,不如向内扶正,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才是治本之法。
既然病毒可以突破疫苗免疫,打疫苗还管用吗?
以色列和英国卫生部数据支持疫苗对预防住院及重症方面的有效性,均在90%以上。美国CDC数据称,疫苗突破性感染者症状和持续时间都要弱一些,而在住院及重症突破性感染患者中,74%的患者都在65岁以上。还有一项研究称,44%的突破性感染者均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Statnews网站一份评论文章指出,面对德尔塔病毒,疫苗仍在发挥应有的功能,它们正在减轻病毒威胁,感染后不发展为重症。医学没有绝对,会有一小部分接种者被感染,而97%-99%的住院和死亡病例均为未接种者。在美国一些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州也有德尔塔病毒感染,其上升幅度小于疫苗接种率差的州。
从中医来分析,显然,今时的疫苗无法有效地预防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虽然疫苗也有减轻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但这个效果是让人们不满意的。人们之所以愿意接种疫苗,目的是预防感染,而不仅仅是感染了不加重或不死亡。我相信,每个老百姓所理解的疫苗作用,就是预防感染的意思。现在面对预防失败,专家们又搞出新解释,显得苍白无力,颇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
为了粉饰疫苗的作用,专家们如此美化疫苗:其一,突破性感染还不能完全归因于疫苗对变异病毒的有效率下降。疫苗有效率是指对有症状感染的预防效果,而不是无症状感染。
专家的说法显然与大众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按我的理解,疫苗有效率应该是对无症状感染的预防,而不是有症状感染的预防。比如,我们接种了乙肝疫苗,什么叫有效?就是接种后不再感染乙肝病毒了,接种者不会再出现乙肝症状了。事实上接种了乙肝疫苗,就能有效避免感染乙肝病毒。新冠疫苗达不到这样的预防效果,专家只好换个角度去美化新冠疫苗,看着专家的表演感觉很可笑。
专家又说,突破性感染数量增加也与媒体报道有关。有些人接种了疫苗还被感染,就会登上新闻。其实早在疫苗上市时,就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
这样解释明显是自欺欺人的。感染数量是事实,与媒体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完全是偷换概念,显示出了专家其实很心虚。
况且,当新冠病毒开始肆虐时,大众都在呼唤着疫苗,甚至把疫苗当成抗疫成功的唯一希望。当新冠疫苗刚问世时,专家说的可是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感染的。结果打了脸,疫苗接种了八成以上,病毒却仍在蔓延,甚至疫情反而加重了。专家马上换了一套说辞。其实,专家为什么不能坦白地承认,疫苗无效——这很难吗?!
德尔塔病毒汹涌来袭,如何应对?
专家的观点是,还是要依赖疫苗。事实上,德尔塔病毒导致以、美、英均出现新一波疫情,各国都是如何抗疫的呢?
以色列于年7月底启动疫苗强化计划,首先要求60岁以上居民接种第三剂辉瑞疫苗加强免疫。
美国FDA和CDC尚未要求美国人接种第三剂,而是要求接种疫苗的人在室内重新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CDC认为,只有广泛接种疫苗有可能降低重症率,中断病毒传播链,降低社会疾病负担。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接种比例,才是结束疫情的根本策略。
英国则完全相反,疫情之下要求整个社会于7月19日全面开放。而其结果是,病例数不但没有持续上升,反而下降至2。6万,环比减少了33%。
显然,对于疫苗的作用,各国也都有自己思考和决定。是否完全依赖疫苗抗疫,各国也有不同的做法。英国更是选择了全民抗疫,这其实是依赖人体正气来抗疫。但这种依赖正气的方式又与中医完全不同。中医强调养生,通过养生来扶正。英国的做法是不管养生,只管让人体暴露在病毒之下,如此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无数人感染新冠病毒。这其实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草菅人命。
人类是否将与病毒共存?
可怕的SARS、天花病毒已被人类战胜,而水痘、普通感冒、流感病毒则与人类长期共存,或者,就像大流感突然结束。新冠病毒会向着哪个方面发展?
Statnews评论称,新冠病毒将与人类共存,这是去年各种变异体出现之前已得出的结论。在自然免疫和疫苗的帮助下,人类针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将越来越强,使其成为一种类似于感冒病毒的呼吸道病毒。如果人群感染率上升的同时,死亡率一直处于较低的范围,也许可称为摆脱了疫情。
纽约一本杂志甚至以放弃幻想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也许我们不应该期待完全解禁的那一天,甚至悲观地想,那一天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了,那么在未来防疫常态化可能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从中医来分析,我认为新冠病毒不可能与人类共存。因为当天地五运六气变化了,新冠病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就会自动消失。正如年非典肆虐时,至阳历5月21日进入三之气,非典病毒即瞬间消失。至今,非典疫苗和特效药也没有研发出来,为什么?因为非典病毒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天地运气变化,变化之后的环境不再适合于非典病毒生存了。也就是说,是天地把非典病毒给收走了。
我认为,新冠病毒亦将如此。今时为什么疫情还在蔓延?因为今天的天地五运六气正好适合于新冠病毒的存在。现在为辛丑年四之气,从大运来分析,为水运不及,火旺,土旺。火旺则热,土旺则湿;从司天来分析,太阴湿土司天,湿气偏重;从四之气来分析,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整体来说,这段时间都属于湿热偏盛。而新冠病毒的性质也属于湿热疫毒。本着“同气相求”的理论,新冠病毒最喜欢目前湿热薰蒸的环境。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容易出现疫情反复。事实上,世界各地确实出现了新一轮的疫情爆发。显然,这与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是相应的。
天地五运六气一直处于循环反复的变化之中,将来运与气变化了,符合湿热或寒湿性质的新冠病毒就可能不再容易生存了,那时就会自动消失。也就是说,新冠病毒将不会与人类共存的。
再者,即使新冠病毒会与人类共存一段时间,我们仍然要依赖人体的正气,而不是疫苗。按《内经》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正旺则邪自退。换句话说,要想让人类与病毒共存,就需要我们有足够旺盛的正气,否则,正不胜邪,则邪会伤正。正气一败,人就生病,甚至死亡。我的观点是,未来我们要汲汲于养正,养正源于养生。养生需要按中医理念来实践。关于养生的具体方法,我在新浪微博以及博客里多有相关论述,可搜索一下,供参考。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变异?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近期提出了新的威胁,疫苗可能推动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速度。专家认为,过去有一些病毒变异株显示出对疫苗敏感性降低的特性。高病毒流行率和高水平疫苗接种的结合,创造了出现免疫逃逸的变异体的条件。若没有社交传播限制,疫苗接种面扩大将导致变异病毒的传播优势越来越突出。
奥地利学者在《自然科学报告》发布的数学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称在疫苗广泛推广,且不做社交防疫措施的条件下,自然选择的压力将明显提高新冠病毒耐药变异体传播风险。由此,决策者以及每个人应在接种疫苗后,仍保持社交防疫措施。
事实上年选择不靠社交隔离,而是自然免疫策略防疫的国家出现了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新冠病毒变异体,它们分别具有更强的传播性、致病性或免疫逃逸性,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新的疫情浪潮。
综合以上西方学者的研究,我的理解是,依赖疫苗,更要依赖社交隔离。若完全依赖疫苗,导致病毒不断变异,结果就会导致疫情越来越难以控制。而除此两点之外,我建议还要依赖人体正气。正气才是抗邪的关键。疫苗是外求,正气才是内求,内求的才是最靠谱的。
在疫苗广泛接种但不限制病毒传播链的条件下,是否还会选择出一种超强的,可以使现有疫苗都失效的变异病毒?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说,“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
怎么办?如果减缓接种疫苗,会不会更有利于缓解疫情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研究,但我相信,科学家样一定在努力工作。将来,我们一定能深刻地认识疫情,并且一定能找到合理的控制疫情的方法。我的观点是,科学家们不妨学习传统中医的理念,中医里就有抗疫的丰富经验,值得科学家们参考。(董洪涛)#新冠病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