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谈高考填志愿选城市学校专业,孩子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魔斯妈妈

又是一年高考落幕。

这几日应该是莘莘学子们十几年来最放松的日子。记得年,我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母亲让我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午觉。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在房间里瞎转悠了整整一个下午。大概过了两天,我才缓过来。终于不需要再为铺天盖地的作业发愁了,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未来的事情了。

我那个年代还是分数公布之前填报志愿的。填报志愿时,既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排名,也没有大数据做参考。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填志愿。几乎没有人会思考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专业更有成长空间。

二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高考填志愿,既有大数据帮你分析历年填报志愿的情况,又有教育机构帮你做各种咨询服务。的确会比以前减少很多盲目填报志愿的情况。但我认为,父母在为孩子填报志愿时,方向和逻辑上的思考,大数据是帮不上忙的,咨询机构也无法给你做最终的决判,还是要靠自己有清醒的认知。

今天我结合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前腾讯副总裁,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博士在《见识》一书中的观点,跟大家探讨最近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一、一线城市的二类学校和二线城市的一类学校,选择哪一个?

我的观点是:选择一线城市。大学所在城市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学和专业。

每个人都想进清华北大。一线城市里的一线大学,自然是最佳的选择。那里有最好的师资,最好的设施,最好的资源。当然,还有最强大的朋友圈。

但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那么该如何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

1、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

优选挑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比如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逻辑很简单,一个城市经济越发达,说明优秀的企业越多,商业氛围也更浓。不论是大学寻找兼职机会,还是毕业后求职,都会有更多的机遇。

我们说,大学不光是学习知识,通过社会实践积累阅历、锻炼能力也非常重要。我长期住在深圳,恰好就在深圳大学附近。每次走在深大的校园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文化。有时候因为工作关系也会接触到一些深大的学生,他们很早就有创业的意识,甚至还可以拿出一份相当有质量的商业计划书去参加各种投资人见面会。深圳大学只是一个二本大学,但毕业进入腾讯、华为的人却很多。

这对于内地一些二、三、四线城市学生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比如湘潭大学,也算是国内老牌的一类本科,在湖南省能排在前五。但是地处湘潭,位置偏僻。我曾去湘大做过招聘,学生大多看起来诚恳有余,灵活不足。他们普遍反映求职的机会不多,更别说寻找兼职实践的机会了。

其实这个道理,全世界都一样。吴军博士曾是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他在任职Google的时候也观察到,圣荷塞州立大学是硅谷地区的三流大学,但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在硅谷大公司工作的人数居然比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和普渡大学还要多。

2、选择高校云集的城市

除去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选择城市还有一个参考维度:尽量选择好大学扎堆的城市。

这里面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优秀的企业一般会去哪里招聘?每一个企业做事情都会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如果去一个城市招聘能够对接很多所优质大学,对于企业来说,完成同样的招聘计划所需的招聘成本会大大降低。

事实也是如此。大家只需稍加留意每年企业招聘的信息就会发现,不管是腾讯、阿里、华为这些国内顶级公司,还是微软、谷歌、高盛这些国外名企,都只会去国内这几座城市做现场招聘。除去北上广深,还有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和哈尔滨。

很显然,这些都是名校扎堆的城市。相比较,那些名单之外的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即便你再优秀,再努力,也会少了很多好公司的求职机会。

二、一流学校里的二等专业与二流学校里的一等专业,该选择哪一个?

前面我们说,选择城市比选择学校和专业都重要。那比较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我认为学校更重要。

1、选择一流学校,可以获得更多机会

本科教育,实际上就是通才教育,它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从学生转变成职场人的基本能力。比如说,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等。对此,一流综合性大学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很多时候,大公司招聘是按照大学的整体名气来确定招聘计划的。比如说,历史系很冷,金融专业很热。两个同样分数的学生一个报考了北大历史系,一个报考了中央财大的金融学院。毕业时,那些顶级投行很可能会更愿意招一个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因为资深HR都明白,大学本科学的那点儿专业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生从学校里继承的文化气质,还有个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

2、选择综合性大学,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资源

综合性大学,会对接更多专业领域的资源。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学习很多自身专业以外的知识。当然,还可以遇到很多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

朋友圈、校友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很多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工作以后结交的朋友越来越窄,大多都工作领域内的同事、客户。夹杂着工作的利益,友情的厚度也打了折扣。很多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十几年,细数起自己的挚友,都用不完十根手指头。相反,学生时代结交的一些朋友,虽不常见面,但经常挂念于心,成为一生挚友。当然,也涌现出很多跨专业合作,共同开拓事业的商业伙伴。

有人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哪个更好?我想,面对排名第一的外国语大学,北大外国语学院的资源优势也丝毫不弱。

三、一边是个人特长和兴趣,一边是有未来成长空间,该如何选专业?

在还没有开启大学生活之前就不得不选择专业,其实并不科学。在高度重视教育的以色列,高中毕业生会被要求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可以拿国家补助。很多年轻人会拿着这笔钱先闯荡社会。等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更成熟的时候,再回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考大学。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18岁的时候能够清楚一辈子想做什么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没办法,考虑到如此大规模的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上大学之前就选好专业也是当下最好的统筹安排了。那么这个专业该怎么选择呢?

1、首先考虑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机遇

人的一生,相对于历史的发展不过是沧海一粟。能够顺应国家历史发展的人,会有更多乘风而上的机遇。就像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就像之前很多选择计算机专业的人,遇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发展。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人,遇上了中国30年的基建大发展。

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机遇又在哪里呢?

站在高科技领域顶端、深谙中美国情的吴军博士明确地告诉我们,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关于这一点,吴军也给出了非常充分的论证逻辑。他说,中国已经每年以7-9%的速度发展了40年。这么长时间,这么快速的增长,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第一次。中国自身也因此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就会越发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困局:中国生产的东西,别的国家越来越买不起。而中国想在世界上采购点原材料、商品,买什么什么贵。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那要怎么解决呢?

只有一个办法:资本输出。就是说,让别的国家也富裕起来,让别国的人能够买得起我们的东西。所以,今天中国提一带一路,搞亚投行,就是在搞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不是中国首创。历史上,美国、英国、日本都干过,也都成功过。就像日本,曾经跟中国水火不容,但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供过巨额贷款。日本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了培养他的客户,能够买得起他的产品。而这一举措延续了日本十多年的繁荣大发展。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再来看看未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定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为中国开拓海外市场的人。

曾经有人问吴军:你对亚投行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吴军反问道:如果明天就要在世界20个国家开设办事处,再加上四大国有银行将来要进入世界主要国家,谁来当分行行长?我们是否有大量这样的人才储备?

所以,中国要尽快培养具有国际商业、金融拓展能力的领袖。年清华大学成立的苏世民书院,完全仿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和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的教学方式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未来世界的领袖。

2、个人特长兴趣仅做参考,孩子性格、潜质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