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被撤稿,其原因何在

关于学术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学术原因和非学术原因。学术原因主要是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行为,如造假作者署名、伪造数据和图片、伪造同行评议专家、抄袭等;非学术原因主要涉及政治、法律和伦理等原因。在众多撤稿文章中,主要是学术原因。“爱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公布了一项调查,对撤稿原因进行梳理,发现学术论文被撤稿主要有5个原因。

第一、政治原因

年,国外期刊《农业用水管理》发表一份声明指出:“在手稿的第二次修改中,作者修改了表1(把标签从“Israel”改为“HistoricalPalestine”),这明显具有将政治宣言插入科学期刊论文中的目的。作者没有通知编辑或者出版商这个变化。因此,作者没有履行作为同行评议过程中基础的信任和诚信标准。主编对这一事件具有强烈意见,因此,从《农业用水管理》刊物上撤销这份稿件。”从“以色列”改为“历史上的巴勒斯坦”这一微小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立场,他是将“以色列”看成是巴勒斯坦历史的一部分。熟悉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有着长久的、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现象在科学界也逐渐开始增多,总体看来,这个现象比较复杂,因为牵涉政治因素。

第二、学术原因

(1)主观造假型。年1月,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发表具有突破性的干细胞研究论文,因而名声大噪。不过,很快便有众多研究人员对论文提出诸多疑点。在舆论压力下,小保方晴子所在的研究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年2月中旬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论文材料的可信性,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核查。4月1日,委员会公布报告,认定小保方晴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图片行为。主观造假背后的原因很多。就上述案例而言,小保方晴子造假是急于获得诺奖级的成果,其背后也有导师的隐隐期望。在国内的很多案例中,之所以出现主观造假,其原因大致包括:①中国研究者面临着极大压力,不发表学术论文等于“学术死亡”,因为各种考核如同大山一般压来。②论文发表与太多的利益挂钩,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一篇论文,很多学校会奖励作者3~5万元,相应的好处也很多,如破格提升教授等。③科学诚信的代价太低。目前造假成本过低,一般被查出来,也很难出现国外高校造假者被迫辞职或者受到解聘的结局。大多数造假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免于处罚。

(2)非主观造假型。“主观造假”是年韩春雨事件后出现的一个词语。年5月2.日,英国《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韩春雨团队发明的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它可能比最时兴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更精确、更通用。这篇基因编辑方面的论文影响巨大,韩春雨个人也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极大奖励。年7月7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公示,拟推荐韩春雨为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候选人。7月13日,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此后网友们调侃的称呼“韩主席”即由此而来。8月18日,韩春雨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月31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建设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为“万人计划”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网站也显示,韩春雨获批题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的万科学基金,自年1月开始,为期两年。但是韩春雨的论文很快被怀疑造假,后被期刊撤稿。年8月3日,他主动撤回论文。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2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